断章卞之琳续写(断章卞之琳意象64句)
一、断章卞之琳
1、“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是啊!“你”,在爱你的人的眼中,就是一道风景,而“你”这道风景,在爱“你”的人的眼中,是美的。诗人以这句神来之笔,使这种单恋之情找到了最好的寄托。一切皆如梦,只有在梦中,才能把一切痛苦的想望变成美好。
2、Thesightseerwatchesyou
3、断章反应了:世界事物的相对性.别人是你的风景,你又是别人的风景.事物的相互依存性.明月的意境依赖于你守望的窗,某人的梦因缘于你.自我中心的谬误性.我们都在复杂关系网络中.
4、世界上许多人和事, 貌似彼此独立、无关, 犹如”断章” ,实际上却构成了一个互有关联、统一不分割 的系统,“断章”本身也是相对的,任何一个系统,既是”断章”,又是更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审美而言,或许惟有“断章”的风景,才具有欣赏性,如同断臂维纳斯。
5、“你”、“楼上人”,无数个“你”。无数个“楼上人”。共同组成这个世界。“你”过着自己的生活,“在桥上看风景”;“楼上人”也过着自己的生活,“在楼上看你”。在某一个偶然,或者必然,你们相逢,之后。或者离开,或者相交相知,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怀着自己的梦想,共同创造这个美好的世界。或者彼此相辅相成,相依相存,装饰着彼此的“窗子”与“梦”。
6、我的思想游曳在《诫子书》中
7、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瞥之下,电光火石,竟然是一生一世的刻骨铭心。
8、为了强化这一哲学思想,诗人紧接着又推出第二节诗,这是现实与想象图景的结合:“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是画面,但已不再是一个构架里,但就大的时间与空间还是一样的。两句诗里的“装饰”,只是诗歌的一种独特的修辞法,如果写成“照进”,“进入”,就不成为诗的句子了。也许是看风景归来的人,或许径是无关的另外的人,总之这“你”可以是“他”,也可以换成“我”,这些不关重要。重要的仍是主客位置的互换所表现的相对性。第一句诗,“你”是这幅“窗边月色”图中的主体,照进窗子的“明月”是客体,殊不知就在此时此夜,你已进入哪一位朋友的好梦之中,成为他梦中的“装饰”了。那个梦见你的“别人”已成为主体,而变为梦中人的“你”,又扮起客体的角色了。
9、那像雾像雨的眷恋——林徽因《别丢掉》赏析
10、你是我的风景,那,我是谁的风景……
11、可不知为何,慢慢地,在诗句中,我竟然读出了寂寞,读出了惆怅。如不惆怅,她为何要独自立于桥上呢?是否,她是以观赏风景来排遣内心的仇怨呢?她是否也是一个,撑着油纸伞,结着仇怨的姑娘?
12、李健吾认为这首诗重在“装饰”二字,暗示人生不过互相装饰,很有悲哀的味道。诗人却不同意,认为该诗意在“相对”的关联。桥上的人把眼前的作为风景来观赏。而楼上的人又把桥上的人当做风景的一部分来观赏,这是一种相对关系。
13、卞之琳《断章》的主旨:表现了陌生人间因偶遇而产生的相知相惜的缘分。从叙事话语的角度看,诗中的人称是不定指的,它泛指对现实生活中的片段进行素描,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可贵情境。从叙事视角来看,叙事者所讲述的梦境则代表了失意境况中的希望。
14、卞之琳也有他暗恋的人,她就是著名的“合肥四姐妹”中最小的张充和。1933年夏季,卞之琳从北大毕业,在秋季的时候,遇到了来北大中文系读书的张充和。张充和的美丽,张充和的蕙质兰心,深深地吸引着诗人,令之迷恋。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张充和好似并不有意卞之琳。对张充和的苦恋,使卞之琳的诗风也发生了转变,从不写情诗的卞之琳,也开始写起了情诗。而《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这一时期,恰是卞之琳爱张充和爱得最深的时期,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巧合,所以,我痴痴地想着,这首小诗,一定是写给张充和的。
15、海外的奢侈品舶来你胸前,我想要研究交通史。
16、《断章》是卞之琳不朽的代表作。它是以两组具体物象构成的图景中主客位置的调换,隐藏了诗人关于人生、事物、社会等存在的相对关联关系的普遍性哲学的思考。
17、江苏海门人,曾用笔名季陵,祖籍江苏溧水,汉园三诗人之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等职。2000年1月,卞之琳获得了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同年12月逝世。主要作品集有诗集《三秋草》《鱼目集》等。
18、在一般的儿女交往中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初次结识,显然彼此有相通的‘一点’。由于我的矜持,由于对方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我以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颗朝露罢了。不料事隔三年多,我们彼此有缘重逢,就发现这竟是彼此无心或有意共同栽培的一粒种子,突然萌发,甚至含苞了。我开始做起了好梦,开始私下深切感受这方面的悲欢。隐隐中我又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还是不会开花结果。仿佛作为雪泥鸿爪,留个纪念,就写了《无题》等这种诗。
19、《断章》通过几组意象营构了丰富的诗境、诗趣、诗思,又通过意象的顶真旋复在意象之间搭设了一架“天堑变通途”的飞桥,在其逻辑结构的贯联之下,意象的单薄骨架立即在人的视野中变得充盈与丰富,并不断膨胀链接,最终形成了无限丰富、完整、饱满的艺术世界。扩展资料此诗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实。以人人能懂的语词,写人人能悟却不能道尽的哲理与人生智慧,体现了诗人刻意求工的美学态度与追求。
20、校园风声鹤唳,怎不让教师步步惊心(随笔)
二、断章卞之琳意象
1、人生的路,从容地走
2、《断章》之所以引人注目,正是因为它提供的那种表面上看来是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一旦进入了诗境,读者完全可以从中体验并品味出各自的“意指”。说“装饰”二字写尽了“人生的悲哀”,是一种很深层次的对“互为装饰”这种现象的“虚伪性”入木三分的揭示。
3、我相信,文人都是有洁癖的,文字的洁癖。“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一首长诗,本是心血凝聚而成的,可是,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的卞之琳,却对这首诗不甚满意,为此,他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思虑再三后,把他最欣赏的四句择了出来,组成了这首《断章》。没想到,它却成了诗歌史上的不朽之作。的确,咀嚼诗句,的确会让读者缱绻其中,无法自拔,沉醉不知归路。
4、(杨宪益、戴乃迭译作者:卞之琳朗诵:怡雨晴)
5、时态泄露天机:前两行,一般过去时;后两行,一般现在时。
6、那一声温柔的“再见!”——《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赏析
7、是啊,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你”理所当然的是看风景的主体,那些美丽的“风景”则是被看的“客体”。
8、全诗一共四句,每句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事态意象:“你看风景”、“看风景人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9、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断章》
10、上行描述了当你站在桥上
11、卞(biàn)之琳(198-2000.2),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
12、推荐:电视剧《风筝》原声广播
13、创作于1935年10月
14、在人生与道德的领域中,生与死、喜与悲、善与恶、美与丑等等,都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相对的、互相关联的。人洞察了这番道理,也就不会被一些世俗的、观念所束缚,斤斤计较于是非有无、一时的得失哀乐,而应透悟人生与世界,获得自由与超越。
15、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作于1935年
16、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主要诗集还有《三秋集》、《鱼目集》、《十年诗草》等。他早年诗作大多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和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情感抑郁。其诗想象微妙,笔墨省简,较晦涩难储,抗战爆发后,诗风变得开阔、明朗。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17、面对着生活中这司空见惯的、往往是以无可奈何的遗憾惋惜和不尽的怅惘回忆而告终的一幕,诗人在下节诗里以别开生面的浪漫之笔作了一个充溢奇幻色彩、荡漾温馨情调的美妙回答。
18、小崔:一位真诚的清醒者
19、他苦恋“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张充和(沈从文的小姨子,张兆和的妹妹)也是一桩憾事,有人说《断章》就是写给张充和的其中一首诗,但作者解释过,说是受了“呜呼,我爱浮世绘”这一句的触动,忽然就出现了这么一境,重在表现”相对“,但可能是性格所致,他又补充说或许受了世人影响,多少存在一些感情生活的痕迹。
20、我不是诗人,我无从了解他的想法,但我却固执地相信,唯有张充和才会让诗人写这首诗,也只有张充和,才配得上这首诗。
三、断章卞之琳续写
1、第一句诗,“你”是这幅“窗边月色”图中的主体,照进窗子的“明月”是客体,殊不知就在此时此夜,你已进入哪一位朋友的好梦之中,成为他梦中的“装饰”了。那个梦见你的“别人”已成为主体,而变为梦中人的“你”,又扮起客体的角色了。
2、《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写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作品语言凝练含蓄,体现了其诗作朦胧曲隐的艺术特点。节选四句精巧短小、明白如话,乍一看并不难懂,细思量却觉得意味无穷。诗人通过简单的几个对象:人、明月、窗子、梦,表达了世间万物相互关联、平衡相对、彼此依存的哲理。
3、《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但全诗仅有“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四句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4、人生应须“断舍离”(随笔)
5、《断章》是卞之琳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通过对“风景”的刹那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诗人将人生哲理与诗歌意象融合起来,表现了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探求;在技巧和形式方面,诗人融会了传统的意境和西方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形成了自己的现代诗风。
6、Themoonadornsyourwindow,
7、fromthebridge,
8、(1910—2000)
9、你自己也正在被别人谈论
10、Whenyouwatchthescenery
11、月光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以你的视角观察,你是主体,月光是客体起到装饰作用,以别人的角度观察别人是主体,你是客体起到装饰作用。所以,人物、事物在世间的位置,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角和参照体系,反映了了作者的一种辩证思维,在这样的辩证中也包含了对人生有时无法主导的被动感的感叹。
12、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相对于梦见“你”的人来说,“你”则像窗外的明月一样,“装饰”了他们的“梦”。诗人将人生哲理与诗歌意象融合起来,表现了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探求。
13、第一节中,第一句“你”是事态主体,“风景”是事态的客体;而在第二句中,曾作为客体的“风景”却陡然一转,成为主体的一部分,曾作为主体的“你”却由第一句句首的位置转至第二句句末并成为客体。
14、愿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15、只是这种联系常常被我们忽视
16、Thebrightmoonadornsyourwindow
17、人们永远因某些共同的东西
18、《断章》是现代诗人卞之琳1935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抒情诗歌,文字简短,意蕴丰富而又朦胧,被称为“民国时期最美情诗”。
19、生于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现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
20、新诗赏析|臧克家:难民
四、断章卞之琳图片高清
1、陈梦家在《新月诗选·序言》中讲过;卞之琳的诗“常常在乎淡中出奇,像一盘沙子看不见底下包容的水量”。《断章》正是淡中见奇,深蕴哲理。
2、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
3、作者巧妙地传达了他的哲学沉思:这宇宙与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而一切事物又是互为关联的。
4、fromthebalc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