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五首(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89句)
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1、“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2、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
3、第三句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
4、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5、这是一首写隐者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正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6、本诗开头两句,以浩荡修饰离愁,以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7、《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8、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9、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10、两个“笼”字迷蒙冷寂
11、释义: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12、诗歌详解解读《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幽州:古十二州之现今在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后:后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眼泪。译文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13、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成语解释汇编八年级
14、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15、我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辉,
16、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17、夜还未消去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思念故乡的家书要传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18、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19、07登飞来峰(王安石)
20、首联写出了农家人的特点,最后两句表现了的情感。
二、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
2、千寻塔的最高层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3、三四两句承接“空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本来,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山过程中也会相应遇到多少道山岭。山本无知,“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4、《送灵澈上人》——作者:刘长卿(唐)
5、这首诗以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
6、(2)玉笛:精美的笛。
7、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一语中的——“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诗人同时抓住“虚前席”“问鬼神”这两处细节,借题发挥,在议论中把讽刺君王昏聩弃贤和伤叹贤士怀才不遇两方面的意蕴融于一篇,足见其思想深刻、构思新颖。
8、使至塞上》表达了王维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抑郁激愤之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李白对于王昌龄被贬官的同情和关怀之情。《春望》表达了杜甫思念家乡,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登飞来峰》表达了王安石不畏朝中奸臣,势要改革强国的思想感情。《诗论》表达了赵翼对人才辈出的殷切期望。均表达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9、诗中寓境、景、理为一体,且含有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10、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1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12、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1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4、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15、释义: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鸟儿欢快地向房檐上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轻轻地飘了出来。
16、(赏析)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17、《短文两篇 》《夸父追日》、《小儿辩日》
18、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19、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仅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就将生活中充满的浓郁边塞生活气息,用朴素的语言真挚地表现出来。
20、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三、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五首
1、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
2、酒楼里的人们还在寻欢作乐,那些卖笑的歌女浑然不知亡国之痛,隔着秦淮河,隐隐约约传来她们唱的玉树后庭花。
3、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4、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5、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6、传承的力量!马来西亚温馨春节广告:为什么我们要用筷子
7、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8、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意味深长,试品析。
1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初一)
1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12、(3)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13、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展开联想,以新奇的比喻移情于物,借“落红”自喻,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前途命运,体现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14、诗人以“落红”自比。
15、白日斜或天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6、释义: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17、黄梅时节,家家户户都被裹在蒙蒙雨雾中,青草丛中,池塘里,青蛙的鸣叫声此起彼伏,悠扬悦耳。
18、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19、笔锋一转,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20、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四、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默写题
1、《逢入京使》——作者:岑参(唐)
2、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3、(名师密卷)2019中考语文试卷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5、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6、C.以自然的笔调,描绘出清新的月夜,融情景为一体。
7、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
8、段子手朱广权来给大家拜年了!火速收藏
9、“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出,二者密合无间。
10、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
11、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迎神的箫鼓声中来来往往。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成日为春社日,祭土地神,祈求丰收。
12、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13、①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
14、《竹里馆》——作者:王维(唐)
15、你是怎样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16、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
17、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言之成理即可)
18、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19、在寓讽为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夙怀“欲回天地”的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诗中每发“贾生年少虚垂涕”“贾生兼事鬼”之慨。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谊实亦自悯。
20、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五、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四首
1、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2、(写法)全诗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3、(参考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荚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4、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5、黄梅时节:江南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约四十天,叫黄梅天。
6、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所展现的画面。
7、部编文言文知识清单汇总(全)
8、诗歌用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的画面。
9、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