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 白居易(暮江吟古诗注释及译文62句)
一、暮江吟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
3、《黄鹤楼》《长歌行》《静夜思》
4、七言绝句暮江吟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5、细细品味文字间的那一份感触
6、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7、让我们朗读这首诗,读准确,读出节奏感。
8、“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
9、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10、——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出任杭州刺史的路上写的,因当时朝廷斗争激烈,白居易不喜欢这种勾心斗角的氛围,主动要求外任。一离开京城,一离开朝廷,他觉得一身轻松,觉得愉悦自在,所以他笔下的风景有一种和谐、宁静的意境。
11、②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1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3、你们的感觉是准确的,诗人那时轻松愉悦,心情会影响一个诗人写诗时的用词。
14、唐朝行政级别中的“道”就是相当于省,长官为监察使/巡察使,唐初有十个道,唐玄宗后期变为十五个道,道下面为州,州的行政长官为刺史,州下面是县。
15、暮江吟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通珍珠)是秋季
16、白居易为什么如此轻松自在呢?
17、“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18、小组合作探索:诗人的观察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19、暮江吟写的是黄昏时这段时间的景色;一二句描写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写出了晚霞时的景色.注意:1《暮江吟》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如果只从《暮江吟》的标题看,此诗似乎应始终歌吟“日落前后”的暮色江景,但诗中“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夜”字,以及“露似真珠月似弓”,则明显地是在写“夜晚”。由此可见,此诗标题与内容有不相吻合的地方,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理解此诗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个特点,不能机械地只从标题去理解内容。有人认为,此诗的标题与内容中的时间不完全相符是作者的疏忽或失笔。其实,这种情况在唐诗中是很常见的,如杜甫的《日暮》就从黄昏时分一直写到“草露滴秋根”;贾岛的《暮过山村》也从日落写
20、暮江吟的“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原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释义: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二、暮江吟古诗注释及译文
1、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2、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3、⑷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4、我们先来看一下诗题,“吟”没有特定的意思,因为它是一种体裁。诗的题目当中最后出现的“行,歌,曲,吟”等字,是古代乐府诗的体裁。“暮江”什么意思呢?把两个字的意思串起来就是了——傍晚的江边。
5、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6、点上方“唐诗宋词朗读者”,再点击“关注”。
7、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
8、唐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首写景诗约作于唐长庆二年(822)。这年七月白居易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经襄阳、汉口,于十月一日抵抗,此诗当作于赴杭的江行途中。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9、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0、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代白居易《暮江吟》
11、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上弦月,其弯如弓。
12、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13、行:《从军行》《长歌行》《短歌行》
14、——诗人观察时能发现一些细微的变化,尤其一些光线的变化。
15、《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
16、⑤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17、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18、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代白居易《暮江吟》
19、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江河的感情。
20、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三、暮江吟 白居易
1、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顿感轻松惬意,于是写下此诗。
2、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3、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可怜:可爱。
4、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5、意思是: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6、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7、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8、这句诗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9、先世太原(今山西太原)人。诗文皆长、左拾遗。历杭州(今浙江杭州)。贞元进士。其诗浅显平易。卒谥文、《琵琶行》最为著名。可怜九月初三夜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露似真珠月似弓,半江瑟瑟半江红。元和年间,与元稹并称元白,为翰林学士。诗作以讽谕诗《新乐府》,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屡上奏章指摘弊政,直言无忌,晚年号香山居士。后还朝任中书舍人、《秦中吟》与叙事诗《长恨歌》、苏州(今江苏苏州)刺史。晚年居洛阳,以刑部尚书致仕,尤以诗名世。白居易(772—846),授秘书省校书郎。自太子左赞善大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又号醉吟先生。下邽(在今陕西渭南境)人,字乐天
10、审校:孙梦霞/美编:李悦
11、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12、⑶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1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14、《暮江吟》是一首写景佳作,描写的是秋季从傍晚到夜半这段时间的景色,全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 的思想感情。约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 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15、《暮江吟》选自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课文里,有叶圣陶先生写的《爬山虎的脚》,有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蟋蟀的住宅》,这个单元让我们了解到很多写景的文章,需要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
16、注释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上弦月,其弯如弓。
17、白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小诗。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18、⑵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19、“暮”字的意思是: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原文:《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译文: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20、⑸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上弦月,其弯如弓。
四、暮江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出塞》《村居》《晓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