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龚自珍翻译(咏史其二左思139句)

2024-03-03 08:55:26

一、咏史

1、虽然经常放在一起提及,但是咏史诗和怀古诗歌两者具有一定差别,咏史一般多论历史事件和人物,作者往往会有自己的观点融入,具备相当主观色彩,其中的议论性更强。怀古诗则一般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感慨,主要是借古喻今,这种写作方式的抒情性更强。

2、注:张,山西万荣人,战国著名的政治家,纵横家,师鬼谷子,秦惠文之相国。

3、《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4、像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可见范雎的贫寒是多么惹人同情。

5、周文王之祖父,周王朝之奠基者。

6、咏史·郁郁涧底松“金张藉旧业”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内容由一般而至个别、更为具体。金,指金日磾家族。据《汉书·金日磾传》载,汉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七代,金家都有内侍。张,指张汤家族。

7、《咏史》是诗人高适创作于盛唐。这首诗是写于未入仕途之时,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因他自以为是“天下士”,却只得到个“封丘尉”,于是通过写古人赠绨袍的故事来比喻现在,表达了对有才华的贫寒人士得不到同情、重视的悲愤情绪。此篇虽题为“咏史”,实则是诗人借咏史来发泄自己的愤懑。

8、lìlǎnqiánxiánguóyǔjiā,chéngyóuqínjiǎnbàiyóushē。

9、注:姜太公,名子牙,周武王之岳父,又称吕尚,帮周武王伐纣之军师。

10、怀古诗多因景生情,抚迹寄慨,所抒者多为今夕盛衰人事沧桑之慨;

11、yuǎnqùbúféngqīnghǎimǎ,lìqióngnánbáshǔshānshé。

12、注:季历,姬姓,名历,排行季,

13、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词为:“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又名《好离乡》《蕉叶怨》,此词牌即以欧阳炯《南乡子》为正体。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答案)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14、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我只写过词律诗写得比较少啦呵呵不好意思如果要词的话,也许可以帮到你。

15、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俯仰生荣华,咄嗟复凋枯。饮河期满腹,贵足不愿余。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

16、你听你的雨,跟我的酒肉有什么关系||近作

1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18、周太王之末子,周文王之父。为商王文丁所杀。

19、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寂寂杨子宅,门无卿相舆。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20、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二、咏史其二左思

1、尾联作者锋芒所向是玩弄士人于股掌之间的最高统治层。从刘邦假惺惺的不可能兑现的封侯许诺,到李世民“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的洋洋得意,再到朱元璋“寰中士夫不为君用”即“自外其教”,应“诛其身而没其家”的酷法,再到清初以来不绝如缕的文字狱案,谙熟史事的龚自珍深悉底里,于是借田横的故事告诫世人不要轻信清政府的怀柔政策。借这一历史故事,揭露了清政府对士人采取的思想压制和笼络政策的欺骗性。他们才是造就这些“黑幕”的总后台。作者真正可贵的思考蕴藏在最后这一问中。

2、注: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与子王贲一并为秦始皇灭六国之大功臣。

3、左思是因为他的妹妹左棻被选入宫而举家来到洛阳的。公元二七三年(晋武帝泰始元年),晋武帝选中级以上文武官员家的处女入宫,次年又选下级文武官员及普通士族家的处女五千人入宫。左思的父亲为殿中侍御史。

4、注:汉高祖刘邦妻,刘邦之后执掌朝政多年,几使刘姓江山易吕,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皇太后。

5、注:蒙恬,秦名将,中国西北的开发者,宁夏开发第一人。第一勇士,毛笔的创造者,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后为胡亥逼杀。

6、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7、注:西汉开国功臣,名将,继萧何为第二代相国,有萧规曹随之称。

8、注:战国时秦名臣甘茂之孙,十二岁拜为上卿。

9、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沈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10、天下士:天下豪杰之士。

11、《过陈琳墓》唐·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12、这里,以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从历史上看,门阀制度在东汉末年已经有所发展,至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对门阀统治起了巩固作用。西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继续实行,门阀统治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其弊病也日益明显。

13、这首诗作于道光五年(1825年)十二月,作者客居昆山时所作。作者当时因母丧离官后寓居昆山,目睹东南富庶地区,治黑暗,而不少知识分子在清廷高压政策的钳制和恐怖下,又养成了苟安自保的风习;所谓“名流”,热衷于勾心斗角,争名逐利。作者在诗中对此表达了他的愤慨和讽刺。

14、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15、形象鲜明,表现含蓄。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诗之前,如刘桢的《赠从弟》;在此诗之后,如吴均的《赠王桂阳》,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16、注:古代名医。在咸阳遭秦太医李醯妒忌杀害。

17、左思入洛阳的时间,大体可以断定在公元二七三年以后。左思来到洛阳,主要是想展示自己的满腹经纶,以期取得仕途上的畅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铺平道路,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左思从谋求仕途所遭遇的种种坎坷、艰难,了解到晋的政治腐败,并反映在《咏史八首》诗中。

18、王孝文先生数十年酷爱书法艺术,笔耕不辍,楷习颜、赵,行法二王,草摹于体。兼好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有很高的文化造诣。多年参展,多次获省内外大奖。其书法追求潇洒、自然,独具一格,且多以本人诗文入书,切题切体,尤为特色,成为许多部门、个人收藏、展示之热门。他章法严谨,行笔流畅,常一挥而就,似不假思索,给人刚劲有力、行云流水之感。退休之后,常以书法服务社会。每年节假,书联过千,馈送亲朋好友,且多有自拟之作。

19、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20、注:秦经襄公、文公、宪公、武公四世八十年之奋发,兴于关中。

三、咏史龚自珍翻译

1、颔联是写景,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写景也有今古的对比:千官冢、六代宫。

2、写人要写其故事,作出评价,另外能翻出新意更加可贵,王安石的这首诗中有:

3、注:白起?-前257年,为战国时四大名将之首,替秦昭王征战六国,破韩魏,战长平,功勋赫然,惜杀人过多,未善终。

4、《咏史八首》的具体写作时间难以断定。仅从诗提供的情况看,大体可以说写在左思入洛阳不久,晋灭吴之前。诗中写到左思在洛阳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形成的特有感情。

5、咏史(唐)高适原文: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译文像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就更应该同情范雎的贫寒了。现在的人不知道像范雎这样的天下治世贤才,把他当成普通人看待。注释⑴“尚有”两句:绨袍,粗丝绵之袍。范叔,指战国时魏国人范雎。这两句讲述了一个典故:魏国派须贾、范雎出使齐国,齐王重范雎之才,赐给他银子,而没有给须贾。须贾诬范雎暗通齐国,范雎被迫害而逃往秦国,改名张禄,拜为丞相,使秦国称霸天下。后来,须贾出使秦国,范雎穿着破衣拜见须贾。须贾看他可怜,送给他绨袍。当须贾知范雎是秦国丞相时,大惊失色。而范雎念他赠绨袍一事,免其一死。⑵天下士:天下豪杰之士。⑶布衣:老百姓。

6、第二句是两个典故,第一个是琥珀枕,南朝一个皇帝在四处征战的时候得到一个非常名贵的琥珀枕,但他将琥珀枕捣碎了给战士敷。第二个是齐桓公,当年齐桓公和另一个君主相遇,那个君主有很多车,每一辆车都有一颗非常大的珍珠,那个君主为此非常自豪视之为奇珍,但齐桓公说他有人才,那才是他的宝物。这一联是说明人才的重要性。

7、注:战国时,韩国水利专家,

8、反过来说,如果鉴赏的话也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加上对于作者本人创作环境的了解即可。

9、用典抒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 。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历史典故主要有哪些?晚唐咏史诗喜写开元、天宝旧事,如唐玄宗、杨贵妃。以小见大,讽喻隋唐是晚唐咏史诗的一个基本特点。 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三种情况,

10、开成五年(840)的春天,唐文宗驾崩。唐文宗在位十四年,为改变唐王朝日益严重的颓势,积极采取措施,然大厦将倒,独木难支,乃至于始终没能改变宦官专权的局面。是时,诗人移家长安,面对此情此景,又目睹朝廷日益衰败的颓势,心生无限的感慨,遂写下了这首诗。

11、《金陵怀古》唐·刘禹锡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12、咏史·郁郁涧底松“世胄蹑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此,诗歌由隐至显,比较明朗。

13、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用典抒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

14、而咏史诗多因事兴感,抚事寄慨,所寓者多为对历史人事的见解态度或历史鉴戒。”咏史与怀古的区别即歌咏的触发点不同。此外,二者以正式名目出现在诗题上,时代亦有先后,相距几乎有四百年光景”。

15、王孝文,男,汉族,陕西省白水县人,生于1941年7月9日,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政工师,中华仓颉书法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书协会员、陕西省老年书协会员、渭南市老年书协会员、白水县老年书协副主席、仓颉艺术研究院艺术顾问。

16、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17、题为《咏史》,实则伤时,感慨当时江南名士慑服于清王朝的残酷统治、庸俗苟安之状。他们或依附权门,窃踞要职,或明哲保身,埋头著书。结句才接触史事,以田横抗汉的故事,揭穿清王朝以名利诱骗知识分子的用心。借古讽今,含意深邃,深刻而又辛辣地把对“名流”的揭露提高到对清王朝统治的批判上,鞭挞了当时整个现实社会的腐朽没落。

18、怜:同情。范叔:范雎,字叔。战国时期的范雎。由于须贾告状,他被毒打得几乎死去,后来逃到秦国当了宰相。须贾来秦,他特意以贫穷的面貌去相见,须贾送绨袍给他御寒,他感到须贾还有故人之情,就宽恕须贾。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19、注:范睢,魏国人,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为秦远近攻战略制定者,却为私仇逼死白起。

20、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四、咏史八首

1、在中唐,咏汉讽唐这类以古讽今手法已属习见,点明“汉家”,等于直斥唐朝。所以首联是开门见山,直截说和亲乃是有唐历史上最为拙劣的政策。实际上是把国家的安危托付给妇女。三联更鞭辟入里,透彻揭露和亲的实质就是妄图将女色乞取国家的安全。诗人愤激地用一个“岂”字,把和亲的荒谬和可耻,暴露无遗。然而是谁制订执行这种政策?这种人难道算得辅佐皇帝的忠臣吗?末联即以这样斩钉截铁的严峻责问结束。诗人以历史的名义提出责问,使诗意更为严峻深广,更加发人思索。此诗无情揭露和亲政策,愤激指责朝廷执政,而主旨却在讽谕皇帝作出英明决策和任用贤臣。从这个角度看,这首诗虽然尖锐辛辣,仍不免稍用曲笔,为皇帝留点面子。

2、唐朝许浑七律《金陵怀古·玉树歌残王气终》又有不同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前两句表面写景,其实是写人写事,这里要注意典故的使用,前两句分别时候两个人的典故:

3、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

4、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5、注:刘敬,又名李敬,为陈刘邦建都关中咸阳,以功赐姓刘。

6、再想写三都赋,恰逢妹妹左棻被召入宫中,左思全家搬到京城,于是就去拜见著作郎张载,向他讨教四川的情况。于是构思十年,家门口,庭院里,厕所里,都摆放着笔和纸,偶尔想出一句,马上就记录下来。左思自己认为见识不广,就要求担任秘书郎一职。

7、注:秦始皇,嬴姓。灭六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奠定了中国本土的疆域。其焚书坑儒为历代所批判。

8、全诗前半部分以贴切而形象的比喻揭露了门阀社会的不合理。世胄占据高位,寒士却只能屈沉下僚,这是门阀制度造成的,并且由来已久。后半部分更指出这种现象的根深蒂固,连古人的牢骚都给发了。这就扩大了诗歌包含的内容,加强了诗的思想感染力量。诗人不只揭露了门阀制度的腐朽,而且还对门阀士族表现了强烈的反抗精神。第五首写道:“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自非攀龙客,何为炎来游?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表现了他对这个腐朽的门阀社会的决裂态度。

9、阮籍初印象||这个男人不可思议

10、前两首都是咏人物,下面看看咏古的诗,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是南朝金陵的达官贵人所居之地,到了唐朝时,乌衣巷失去了过去的繁华。刘禹锡这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物,第三句引入了一个特别的意象“王谢燕”,以今古对比抒发了兴亡之感。

11、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12、班固的《咏史》是我国是诗歌史上第一首以咏史为题的诗,真正奠定咏史怀古诗传统的是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这组诗借咏史来反映寒门知识分子和世族门阀之间的矛盾。这种叙述历史与抒发情怀的结合,成为咏史怀古诗词的传统,被后世诗人传承沿袭。

13、班固《咏史》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14、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15、颔联中说“名流”中之官场,既有手柄大权、铜气熏天之“牢盆狎客”,亦多团扇麈尾、高谈阔论而百无一能之贵介子弟,那些在盐商家帮闲的清客和那些轻薄文人——即所谓的“名流”,在当时的社会操纵全局、窃据高位。诗句中虽未具体揭示“名流”们祸国殃民的罪恶,也没直接描写老百姓遭受欺压的苦难;但整个社会被这样一批狐群狗党所统治,不难想见这表面上繁华绮丽的金粉世界是怎样的乌烟瘴气,二者共同酿就的恶浊之风深为作者所厌憎。一“操”字、一“踞”字本无褒贬,此处却写得极富动感、极冷峻,鞭挞之意鲜明自见。

16、注:商鞅,战国时政治家、思想家,惜助秦变法而未善终。

17、玉树指陈后主所制的乐曲《玉树后庭花》。 歌声将尽、王朝的气运残衰。

18、héxūhǔpòfāngwéizhěn,qǐdézhēnzhūshǐshìchē。

19、注:周公旦,周文王第四子,西周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先驱,制作礼乐,经营成周,讨伐叛乱,辅助周成王,是孔子最为敬服之古代圣贤。

20、《咏史》是东晋大诗人左思的诗歌,其中用的是比兴和对比的手法,揭示了世族权贵依仗祖耶窃居高位,出身寒微的人虽然有才能却只能屈居下位的社会现实,比如“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五、咏史诗

1、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2、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3、注:秦官宦,大奸臣。搞沙丘政变,扶二世,逼死公子扶苏,蒙恬、李斯。后为秦王子婴除掉。

4、成由勤俭破由奢咏史(其一)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其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5、注:古公高亶父,姬姓,又称周太王,

6、那一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7、左思(约250年—305年),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另外,其《咏史诗》《娇女诗》也很有名。其诗文语言质朴凝练。后人辑有《左太冲集》。左思《咏史》诗的内容主要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诗作多引史实,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持批评态度,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逸气干云。这些诗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

8、诗中借古讽今,深刻揭露了统治集团上层人物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丑态,鞭挞了文士阶层胆小怕事、埋头著书、只求一饱的庸俗状况,并借田横抗汉之事暗示士大夫不要醉心于功名利禄、对统治者抱过高的幻想。全诗境界开阔,对仗工整,寓理精辟,造语凝练、厚重,读来有骨力铮铮之感。

9、注:刘邦入关中,以约法三章,安抚民心。

10、怀古诗则需有历史遗迹、遗址、或某一地点、地域为依托,连及吟咏与之有关的历史题材”。

11、左思的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咏史诗,而是颇有深意的咏怀诗.所咏之怀包括两个元素:叹穷和言志.诗人从三个维度抒写困穷处境:对造成困穷处境原因的辩白、对摆脱困穷处境的期待、对身陷困穷处境的超脱;从三个层面表现人生志趣:立功扬名、著书立说、隐居高蹈.叹"穷"和言"志"共同构建了真实的心灵史,因而使诗歌不仅有对"穷"的不平之气,更有一种壮逸之气,而这种壮逸之气不仅包括立功扬名、著书立说的雄壮之气,也包括隐居高蹈的超逸之气.由于巧妙地运用赋、议论、对比等艺术手法,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境界.

12、他的《隋宫》如此,《马嵬》、《梦泽》等也是如此。纪昀说:“结句是晚唐别于盛唐处,若李、杜为之,当别有道理,此升降大关,不可不知。”(《玉溪生诗说》)以这种方式曲终奏雅,是晚唐律、绝体咏史诗的艺术创造,就中以李商隐比较出色。

13、首联写在繁华的东南地区,那些依附权贵、沽名钓誉的所谓“名流”,都是从个人利害出发互相勾结和倾轧,造成了无穷无尽的恩怨,把这个地区搞得乌烟瘴气。作者客居昆山,俯仰东南士风,感慨颇多,所以在诗中着重讽刺了江南一带“社会名流”争名逐利的卑劣品行以及官场为小人所把持的现状。

14、俗小品和散文佳作。现陕西省作协、陕西省楹联协会、陕西省诗词学会、陕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等组织成员。他是一位热爱业余创作的退休人员,也是一位文墨联璧的书法家。

15、注:著名军事家,西汉开国功臣,兵家四圣之西汉三杰之后人奉为兵仙,神帅,以功高盖主被杀。

16、左思,字太冲,是齐国临淄人。他的祖先齐国的王族中有左、右公子,就以“左”为家族这一分支的姓。左思的家族世代学习儒学。父亲左雍,小吏出身,凭借自己的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小时候学习钟、胡书及鼓琴,都没有学成。

17、据《汉书·张汤传》载,自汉宣帝、元帝以来,张家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于外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冯公,即冯唐。他是汉文帝时人,很有才能,可是年老而只做到中郎署长这样的小官。

18、左思的《咏史》诗以它所特有的深厚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奠定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坚实地位。另外,《咏史》诗在艺术上也有着它特出的地方。第力矫太康颓靡文风,承继建安雄健骨力。第才志结合,浑然一体。

19、在那繁华绮丽的江南富庶之地,无限的恩宠和肆意报怨齐集于名流士林。权贵、幕僚把持着全部大权,内宫佞臣窃据了朝廷要津。书生离席畏惧文字狱,著作只为谋食保安宁。田横壮士今在何处?难道都已封官拜爵、归顺大汉朝廷?

20、注:秦朝待治博士,秦亡,投项梁,楚怀王,后转投刘邦,为太子太傅,邦刘邦,制朝仪,司马迁推其为汉家儒宗。

六、咏史

1、这两句一反传统,在文坛立刻引起了不小的波动。前人都是惋惜王昭君的、攻击画师毛延寿 ,王安石替王昭君感到高兴的、攻击皇帝可算是开了先河。 王安石的这首诗可以可杜甫的这首《咏怀古迹之三》对比来看。

2、这首诗的特点在于一是表现为吟咏历史与讽喻现实的统一;二是表现为政治思想与艺术概括的统一;三是全诗层次清晰,笔锋犀利,用典贴切,叙议结合,增强了诗歌的现实性和批判性。造语凝重端方,属对严谨工整,音调铿锵悦耳,读来有骨力铮铮之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音乐美。

3、除书法之外,尤好文章,已出个人专集有《仓颉故事》、《字圣仓颉》、《应酬集》、《王孝文对联集》、《新吊祭文集》、《对联新编》、《应酬新编》,发表了很多民

4、《咏史·郁郁涧底松》,西晋诗人左思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

5、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游览古迹时有感而发之作。

6、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

7、注:公刘,姬姓,先祖弃

8、注:刘邦时为相,荐韩信依刘,为刘除韩信,辅刘邦治理国家有功,刘邦誉为功人,封文终侯。

9、注:函谷关在河南灵宝;潼关在陕西。

10、中唐诗人戎昱这首《咏史》,题又作《和蕃》,最早见于晚唐范摅的笔记小说《云溪友议》“和戎讽”条。据说,唐宪宗召集大臣廷议边塞政策,大臣们多持和亲之论。于是唐宪宗背诵了戎昱这首《咏史》,并说:“此人若在,便与朗州刺史。”还笑着说:“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夫,力主和戎)之功,何其懦也!”大臣们领会圣意,就不再提和亲了。这则轶闻美谈,足以说明这首诗的流传,主要由于它的议论尖锐,讽刺辛辣。

11、等到《三都赋》写成,当时的人并未重视它。左思认为自己的文章不比班固张衡逊色,左思担心因为自己的地位低微会导致自己的文章被埋没,安定的皇甫谧在洛阳有很高的声誉,左思前往拜访,把《三都赋》呈给皇甫看。皇甫谧称赞赋写得好,为他的赋写了序。

12、.唐·高适·咏史“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感慨识人于贫贱之难。战国时魏国范雎被须贾诬告险死。后雎逃秦改姓名当宰相,助秦征伐,威震天下。魏遣贾贡于秦,雎乃敝衣而谒贾,贾怜其寒赠雎绨袍。诗谓:须贾尚有绨袍相赠,似还怜惜范雎贫寒。不知范已名重天下,仍视之为普通布衣。

13、注:秦人是居陕西西部和甘肃东部古老嬴姓部落,其先祖为五帝之一的颛顼之后,商时由东海之滨迁徒而来,后为周孝王养马,因封于秦,至此始称为秦人。

1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15、注:庄公奉命伐西戎,以功封大夫,襄公有功于克申侯,战西戎,送周平王东迁洛邑,被正式封诸侯。自此秦国出现,名列诸侯。

16、诗体是七言律诗,对仗要学习老杜纡筹策、一羽毛的宽对方式。整首诗除了第二句都是评论,通篇以评价为主的唐诗中并不多见。王安石 咏古翻出新意北宋王安石曾经为王昭君写过2首诗,有1首是这样的: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这是一首古体诗。

17、“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

18、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种名称,诸如述古、怀古、览古、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有的还直接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标题,这些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的,因此都属于广义咏史诗的范畴。咏史诗发端于秦汉时期,而唐代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咏史怀古诗借古讽今,写出了人是变化的,而自然景物时亘古不变的。咏史诗内容可分述古、怀古、史论史评三类。

19、咏史诗:一种是对古史抒发己见或是怀念,例如《赤壁》杜牧 另一种是借古讽今,对现今政治纰漏的不满或是对统治者的告诫,例如《咏史》左思 咏怀诗:范围广,部分咏史诗可包括于内,咏怀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例如《咏梅》等 咏史诗中大多会包含典故,会出现事情人物,而咏怀诗多是有个意象来寄托作者情感 个人总结,有纰漏处请谅解,谢

20、注:姜嫄,黄帝孙高章氏之元妃,

1、注:西汉初年政论家、文学家,少有名,受大臣排挤,遣事长沙、梁怀王太傅,以不得志郁郁而亡,有“过秦论”等名篇传世。

2、这是第五首,怀念的诸葛亮,这首诗可以和杜甫的《蜀相》一起欣赏: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首诗都赞颂了诸葛亮的雄才伟略,三分割据是对其功绩的描述,“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是对其能力的肯定。但是结语都消沉郁结,对于诸葛亮“汉祚终难复”、“未捷身先死”表达了深深的遗憾。

3、注:重泉城为吴起修。吴起,卫国人,战国初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仕魏,征战河西大片土地,修重泉城(今之蒲城地)。

4、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这两句是说:如果朝廷看重贤臣良将的话,何必要看重琥珀枕和珍珠车呢?琥珀枕:用琥珀制成的枕头。《南史•宋武帝纪》:“宁州献虎魄(琥珀)枕,光色甚丽,价盈百金。时将北伐,以虎魄疗金创。上大悦,命碎分赐诸将。”类似的记载又见于《宋书•武帝纪》。號珀,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色淡黄、褐或红褐。可用来作装饰品。珍珠车:战国时,魏惠王向齐威王夸耀说自己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齐威王说自己所珍惜的对象是贤臣良将,“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5、犹作:还当作。布衣:指普通老百姓。

6、咏史——唐·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7、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8、古诗选(清)王士祯撰清康熙天藜阁刻本

9、注:百里奚,春秋虞国政治家、思想家。晋灭虞,身为奴。秦穆公以五张羊皮换回,封大夫,称王羖大夫。

10、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11、注:参观宝鸡青铜博物馆。

12、从形式上来说,看看这是诗还是词,诗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字法、句法与章法有何特别之处,典故的使用等。下面可以试着举例来看看:杜甫咏怀古迹之五 咏古代人物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咏史怀古都含有自己的感情,常常要感怀自身际遇。杜甫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 ,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

13、这里以对比的方法,表现“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并且,紧扣《咏史》这一诗题。

14、这是一首诗语词工整优美,情真意挚,为流传千古的佳作。当诗人来诸葛亮故居,但见一片荒芳草萋萋,遍野碧绿。这正好触动诗人的情怀,于是眼前景、情融为一体,写出了这首咏史抒情的诗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并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咏史》原文: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

15、“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左思著名的《咏史》诗中的第二首.诗一开头就用比兴的手法,以涧底松来比喻怀才不遇的寒士,以山上苗来比喻凭借门阀世代卿相的士族,深刻地揭露了西晋社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畸形现象.对扼杀人材的门阀制度发出了愤慨的抗议.其态度之激烈、笔锋之尖锐,在整个西晋六朝都是不多的.

16、注:晁错,汉文帝时太子家令,有辩才,汉景帝时为内史,御史大夫,以主张削蕃七国反被景帝错杀。

17、颈联反映了士人在文字狱高压政策下的处境和苟安态度。诗句中既表现了诗人对清政府利用文字狱镇压士人的愤恨,也对那些不顾国家利益、只醉心于个人名利的士人表示了不满和慨叹,对现实的另一端、与官场相对照的“士林”心态予以揭皮见骨的描摹,痛下针砭。表示了作者对高压下的知识群体的柔媚、怯懦充满愤懑与同情,从而引出结尾两句。

18、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19、咏古迹要注意对于景物的描写,注意今古之间的对比。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咏柳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咏柳古诗65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