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译文抄写图片(曹刿论战译文一句一译54句)

2024-03-03 09:42:22

一、曹刿论战译文

1、这时,曹刿求见庄公,主动提出为抵抗齐军出力。他的同乡人说:“那些每天都吃肉的人在那里谋划,你又去参与什么!”曹刿说:“吃肉的人鄙陋不灵活,不能作长远考虑。”于是入宫进见庄公。曹刿问庄公:“凭什么来作战?”

2、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3、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人信服。

4、⑤[下视其辙]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

5、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6、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7、“对”字为领格字,直领四句。一三四句各为一组,分写孤峰云烟、悬崖瀑布。而一二四则是隔句对仗,谓之扇面对。

8、受重礼思想的影响,左丘明特别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这些修养包括忠、孝、信、义、让等。他认为忠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品德,忠的首要涵义是忠于国君。

9、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一上阵)就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

10、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11、量力,即正确估价敌我力量的对比;亲亲,即努力团结自己的亲人,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支持;征辞,即要有开战的充足理由;察有罪,即考察有罪过的征伐目标。除了第二条“量力”之外,其余四条都与德义有关。

12、测:估计,推测。伏:埋伏、伏兵。

13、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14、属:类。可:可以。以:凭借。

1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6、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7、其中曹刿的语言尤为精彩,如战场上的指挥用语,简短明确,这不仅衬托出战事紧迫无暇论析战争策略,也表现出曹刿思维敏捷和临战时坚定而自信的心态。

18、”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19、如果这些内容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20、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二、曹刿论战译文一句一译

1、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主要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有利时机,在齐人三鼓之后,也就是彼竭我盈之时,进攻敌军;在齐国辙乱旗靡之后,追击齐军。

2、大家一定不要忘记分享和转发噢!

3、②[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普遍。从:听从。

5、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即位,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次年齐襄公为公孙无知所杀。第三年春天,齐人杀死公孙无知,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

6、“公将鼓之”、“公将驰之”,说明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曹刿的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沉着思断,善于捕捉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

7、大军压境,曹刿准备参战,作者通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一方面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为后文鲁庄公在战斗中瞎指挥作了铺垫;另方面显示了曹刿关心国事,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

8、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

9、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2、②[十年]鲁庄公十年(前684)。

13、除了第二条“量力”之外,其余四条都与德义有关。

14、鲁庄公作为国君,肯定是“肉食者”。在和曹刿一起指挥作战时,智谋远在曹刿之下,是“肉食者鄙”的证据。

15、在这首词中,作者仿佛在读者面前打开一座神界仙山,想象丰富,情思变化多端,笔触多样,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千姿百态的秀丽景色,使人应接不暇。

16、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17、译文:小的恩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18、译文:我细看他们的车印混乱,远远看到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赶他们。

19、⑫[对]回答。一般把它分给别人。

20、庄公说:“有吃有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周遍,百姓不会服从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不敢擅自增加,祝史的祷告一定反映真实情况。”

三、曹刿论战译文抄写图片

1、《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上,曹刿表示不同看法的句子是“,。”

2、我:指鲁国。《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3、㉒[忠之属也](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

4、大胜齐国军队后,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时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再击鼓时勇气却低落,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反而消灭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因此战胜了他们。然而齐国是大国,不容易估计其实力的,怕有伏兵在哪里。但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连旗帜都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齐军。”

5、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6、轼:古代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

7、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8、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9、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

10、难测:难以推测。测,推测,估计。

11、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

12、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13、前者不是普遍施予民众的实惠,无关战事全局;后者是例行的宗教性礼节,并非对民众的真诚许诺,因此二者都为曹刿所否定。唯有最后在庄公提出治理讼狱“必以情”的一点,曹刿认为“忠之属也”还算是尽心务实的一项,认定“可以一战”,并随即提出直接参战的要求。

14、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又一次。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意思(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古诗及诗意55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