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指的是哪四位(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以滕王阁序惊艳唐代文坛136句)
一、初唐四杰
1、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参军,他年幼时写的骈俪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久为众口传诵。
2、我与彭州早已灵犀相通,这种爱是你们无法比拟的,只能用一个词概括……酷爱!
3、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人生贵贱无终始,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彭门折坂外,井络少城隈。
6、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7、不同点: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此外个人经历也不同,所留诗歌数目也不同。
8、可也因他太过顺遂,才让他放松了对王侯门第的警惕。原本玩笑之作的《檄英王鸡》,大家都当做玩笑看待,唯独君王当了真。疑心其挑唆帝王子孙间的关系,一纸诏书将他贬官出了京城。
9、现订购(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通用教程)的小伙伴,送200+视频课程、送20000+题库在线刷题、送200+公考真题、送专业答疑课……助力你今年就一次成“公”上岸!
10、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朝诗人。工诗歌骈文,诗以歌行体为最佳。著有《卢照邻集》《幽忧子》。
11、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12、一乖青岩酌,空伫白云心。
13、善写散文,尤擅诗歌,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14、初唐四杰中()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15、初唐四杰是指的是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
16、出身范阳卢氏北祖,是东汉侍中卢植的十六世孙,唐朝江都尉、临颍丞卢仁朂之子。博学能文,起家邓王(李元裕)府典签,迁益州新都县尉,因病辞官。爱好诗歌文学,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为“初唐四杰”。因麻疹疾病,不堪重负,投水自尽。著有《卢升之集》,明朝张燮辑有《幽忧子集》存于世。
17、出身范阳卢氏,博学能文。起家邓王(李元裕)府典签,迁益州新都县尉,因病辞官。爱好诗歌文学,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为“初唐四杰”。不堪重负,投水自尽,卒年四十岁。著有《卢升之集》,明朝张燮辑有《幽忧子集》存于世。
18、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9、经历了连年的烽火狼烟,难得的稳定让整个王朝都带着迷惘前行。南北朝留下的靡靡文风仍旧占据了学术界的主流。宫廷诗文让民间文化无法正常的流传与发展。
20、王勃同柳太易游玩葛仙山秀美风景时创作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思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首诗歌在初中、高中、甚至大学课文中都将其作为文学范本对学子进行施教呢!
二、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以滕王阁序惊艳唐代文坛
1、初唐四杰中被称为诗杰的是王勃。王勃,少有才名 ,六岁即能写文章,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数量还是质量 ,堪称一时之最 ,代表作有《 滕王阁序 》等。
2、我早已被彭州山水感动,甚至贪恋于此啊!
3、他们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诗人,他们在初唐诗坛的地位很重要,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才开始定型。
4、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
5、畏途君怅望,岐路成徘徊。
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7、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领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
8、骆宾王,代表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帝京篇》《畴昔篇》《咏鹅》等
9、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10、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溪。
11、这十句诗是骆宾王同唐朝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一起到彭州实地游览后,融风景、历史、人文典故于一炉,粹炼出深邃奇绝的宏篇佳作。他将彭州这一古蜀文明之圣地放在宇宙自然之宏观和整个四川广袤疆域来描写的,其意境浩渺飘远,意蕴逍遥无边。
12、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13、骆宾王:仕宦而亡,生死成谜
14、正确答案:D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起草了一篇著名的讨伐武则天的檄文《讨武氏檄》。故选D。
15、一言芬若桂,四海臭如兰。宝剑思存楚,金锤许报韩。
16、魂将离鹤远,思逐断猿哀。
17、解析:D项说法错误,此题答案选D。有“神童”之称的是骆宾王,且咏鹅也是其代表诗。
18、答:相同点:“初唐四杰”是指我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19、初唐四杰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领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
20、太息关山险,吁嗟岁月阑。
三、初唐四杰指的是哪四位
1、虚心徒有托,循迹谅无端。
2、“初唐四杰”有极度的相似性,神童出身,悲剧结尾,官职式微,名气流传。也正是这样带着传奇色彩又分外真实的他们,一改齐梁宫体诗的弊病,将视线无限拓展,从宫廷飞入寻常百姓家,从亭台楼阁移至江山大漠。此先华而不实的骈文在他们笔下荣获了新生,诗文所抒发的感情也不再局限于情爱纷扰,而是真正将眼界放宽,用豪迈凄凉的笔法,书写尽了他们郁郁不得志、多愁多病身的一生。
3、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4、四杰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5、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卢照邻的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杨炯誉之为“人间才杰”。代表作《长安古意》,诗笔纵横奔放,富丽而不浮艳,为初唐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仍未摆脱六朝诗风影响。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骆宾王(约公元619年—约公元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678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
8、此诗是王勃在游玩葛仙山时,与道翁在观中长谈既深之后、坦露心迹,并向同行的九陇县令柳太易提出准备修道于此,托负终生的梦想。他挚爱彭州山水,并多次诗赋彭州,表达眷恋之情。他歌咏彭州葛仙的诗《观内怀仙》将彭州山水之美和依恋之情袒露无遗,并且留在了八十万彭州人的永恒记忆中……
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0、贱妾留南楚,征夫向北燕。
11、初唐四杰最出名当然是王勃,王勃的《滕王阁序》想必很多人都读过,还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虽然里面的,海内存知心,天涯若比邻,化用了曹植《赠白马王彪》里的诗句,丈夫至四方,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句意,但读来感觉他的语言更精炼,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12、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也简称为“王杨卢骆”。在唐代初年他们四位文学家笔下的诗词,可以说是达到了一定的巅峰,他们四人也为唐代的诗歌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初唐四杰在唐代初期和中期的人气比较高,他们四人都非常的有才华,在青少年时期就获得了初唐四杰的称号,确实很不容易。起初他们四人在朝中做官,他们凭借自己的实力从官小而名大,可以说是年少才高。四杰在初唐诗坛的地位是很重要,他们不光喜欢作诗,而且还习惯用创作实践来改变齐梁时遗下的不正诗风,从而取得了很不错的成就。除此之外,初唐四杰也为“五言律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也让七言古诗的发展有了进步。
13、这首诗是他的福,亦是他的祸。一句:“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得罪了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自此锒铛入狱,家人几经周折也未曾将他救出。
14、杨炯:字令明,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朝大臣、文学家,文学才华出众,善写散文,尤擅诗歌。现存诗30余首,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15、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人。他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在四杰中骆宾王的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
16、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在文学主张上都竭力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之风,提倡抒发真情实感。对齐梁文风的批判尤显自觉。四杰诗文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开拓,由宫廷走向市井,由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题材扩大了,思想严肃了,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有了初步的定型。他们的诗带有强烈的热情与幻想,愤懑与牢骚,不仅反映了齐梁所没有的大唐盛世气象,而且气势雄壮,意境宏博,节奏有力,语言浏亮,富于个性,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四杰为结束齐染文风,开启盛唐之间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17、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领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
18、忘机殊会俗,守拙异怀安。阮籍空长啸,刘琨独未欢。
19、B.王勃,字子安,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其代表作《滕王阁序》。
20、千尺长条百尺枝,丹桂青榆相蔽亏。珊瑚叶上鸳鸯鸟,
四、初唐四杰名词解释
1、原创作品和朗诵作品长期征稿
2、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唐代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诗人,(3)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3、半室生清兴,一窗馀午阴。
4、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
5、别后风清夜,思君蜀路难。
6、文人大抵都是有惜才情结的,杨炯也不外乎如此,只是,他惜的是自己的才。
7、王勃,代表作:《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8、辞采华赡,格律谨严,擅长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
9、汉家陵树满秦川,行来行去尽哀怜。自昔公卿二千石,
10、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11、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参军,他年幼时写的骈俪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久为众口传诵。据说他写文章之前,把笔墨纸砚准备好,饮酒后蒙被而睡,醒后一挥而就,不改一字,时人称为“腹稿”,他的诗清新自然,一篇之中常有警句,有如奇花异草杂缀在幽谷之中,使人百读不厌。有名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他文章中的名句。王勃的作品,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12、金貂有时须换酒,玉麈但摇莫计钱。寄言坐客神仙署,
13、(650~693年),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
14、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15、(09云南)初唐四杰指的是以下哪四个人:
16、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擅长五律和五绝,著有《王子安集》等。
17、D王勃、李贺、高适、岑参
18、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19、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20、杨炯,代表作:《从军行》《战城南》等
五、初唐四杰中长于歌行体的诗人是
1、杨炯(650~693年),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
2、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才开始定型。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3、海容乘搓渡,仙意驭作回。
4、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代大臣、诗人骆宾王诗作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有《骆宾王文集》传世。
5、岐路三秋别,江津万里长。
6、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7、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8、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
9、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四杰”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0、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11、(答案)BD。“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他的作品风格关键词: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贾岛是唐代诗人,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
12、文学才华出众,善写散文,尤擅诗歌。现存诗30余首,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明代童佩辑有《杨盈川集》十卷。
13、草湿姑苏夕,叶下洞庭秋。
14、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
15、聪敏博学,文采出众。显庆四年(659年),进士及第,授弘文馆待制。上元三年(676年),参加制举,补为校书郎。永淳元年(682年),擢为太子(李显)詹事司直。垂拱二年(686年),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如意元年(692年),迁盈川县令。如意二年(693年),卒于任上。
16、王勃(约650~约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
17、落落树阴紫,澄澄水华碧。
18、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19、卢照邻,代表作:《长安古意》《十五夜观灯》《元日述怀》等
20、杨炯自幼聪明博学,唐显庆四年(659年)应童子举及第,翌年待制弘文馆,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补秘书省校书郎,唐永淳元年(682年)擢为太子(李显)詹事司直,唐垂拱二年(686年)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唐如意元年(692年)任盈川令,约如意二年(693年)卒于任上。
六、初唐四杰
1、他们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
2、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王勃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乾元殿颂》《王子安集》等
3、骆宾王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豪情壮志,见闻亲切。骆宾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如《在狱咏蝉》,托物寄兴,感慨深微,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4、凤凰巢里雏鹓儿。巢倾枝折凤归去,条枯叶落狂风吹。
5、宇宙之大、无奇不有。人间之繁,万物有缘。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本是他乡之才子,却偏与遥远一隅、太阳神鸟起飞的地方——彭州结缘。奇怪的是,四人却都像初恋情人那样百般酷爱这里,那样的炽烈、那样的狂热、那样的痴迷。不信?!请看他们的群聊记录!
6、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7、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8、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9、公子银鞍千万骑。黄莺一向花娇春,两两三三将子戏。
10、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参军,他年幼时写的骈俪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久为众口传诵。据说他写文章之前,把笔墨纸砚准备好,饮酒后蒙被而睡,醒后一挥而就,不改一字,时人称为“腹稿”,他的诗清新自然,一篇之中常有警句,有如奇花异草杂缀在幽谷之中,使人百读不厌。有名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他文章中的名句。
11、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12、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3、他对王朝丧失了信心,但却仍未从那其中得到十足的教训。南下看望父亲的途中,偶遇滕王阁宴饮。一腔才华的他以为得到了机遇,却不想这只是一场主人为其女婿所创办的逢场作戏。他一笔《滕王阁序》惊艳了众人的目光,自己也因此,得名千古流芳。
14、枯木横槎卧古田。昔日含红复含紫,
15、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
16、初唐四杰指的是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
17、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想上岸必须快人一步!国考复习时不我待,小伙伴们赶紧结合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通用教程复习起来吧~
18、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不掩嚬红缕,无论数绿钱。
19、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
20、不知他死前该有何般绝望,也不知他会不会想起当年“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意气飞扬?
1、少年识事浅,不知交道难。
2、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
3、初唐四杰是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他们都是初唐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在青少年时就获得(四杰)的美誉。他们同样是官小名大,年少才高的诗人,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便是从他们才开始定型。
4、杨炯(约650—约693年),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常山郡公杨初曾孙。聪敏博学,文采出众。显庆四年(659年),进士及第,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年),参加制举,补为校书郎。永淳元年(682年),擢为太子(李显)詹事司直。
5、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6、杜甫有句诗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正是代表唐代,肯定了他们短暂数年的努力与情怀。
7、风行常有地,云出本多峰。
8、“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杜甫《戏为六绝句》中写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9、这不过是他不平凡一生中第一个悲剧开场。贬官后的王勃依然乐观,漫游巴蜀,一心文学。可还是架不住他那极度不敏锐的政治素养作祟,害了自己一身虚名,也让其父亲受到牵连,一路被贬至蛮夷之地。
10、初唐四杰眷恋彭州入骨入髓,入梦之魂,入情人心……
11、杨炯,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于显庆四年举神童。上元三年应制举及第。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
12、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
13、他们开始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塞漠,题材扩大,思想严肃,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由他们开始了初步的定型。
14、“初唐四杰”是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旧唐书•杨炯传》说: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他们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诗人,在初唐诗坛的地位很重要,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才幵始定型。
15、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
16、骆宾王无疑是初唐四杰之中政治素养最高的一位,但也是站队最为错误的一位。那个当年高唱:“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少年选择了武后的敌对方,也最终为自己的错误选项而丧失了后半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