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优质课公开课【100句】
一、《琵琶行》说课稿
1、说课与讲课的意义不同:
2、在此阶段,学生对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写作技巧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我会询问学生:在一千多年前的浔阳江头,一个文人骚客和一个天涯歌女谱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引导学生用富有情感的、优美的语言来讲述这个故事。以此来培养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3、⑴身为仕途阶级的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同下层社会妇女的命运联系起来,体现诗人怎样的品格?(敢于冲破封建门第观念,同情下层人民的进步思想)
4、(生齐读第三节,分析琵琶女身世遭遇。)
5、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6、分析琵琶女的形象和人生遭遇,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思想内涵。
7、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8、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
9、今天卡卡跟大家分享的这篇教学设计是高中二年级,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的唐朝”里的一篇课文——《琵琶行》。
10、优秀教学设计|《窦娥冤》擷古典戏曲之芬芳,觅中外悲剧之律吕
11、琵琶女的弹奏能让“主人忘归客不发”,能令“东船西舫悄无言”,可以说是身怀绝技,却“自古红颜多薄命”。
12、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实际教学中总是有不尽人意之处。尽管我在设计时明白多读才能体味诗的内涵,但在实际教学时读得还是不够,对学生的朗诵指导不够具体,以致学生感悟不够深。同时,由于本人第一次参加市园丁杯教学竞赛,在教学设计时还是本着求稳的心态,尽管线索明晰,重点突出,但是设计上还是缺少亮眼之处,不能夺人眼球。课件制作得也一般,不够精致。学习的道路还很长,我将继续努力,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1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品味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感知作者把音乐描写与听者、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14、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十七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琵琶行》,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15、这堂课教学过程十分流畅,教师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整堂课始终围绕着“主人忘归客不发”“我闻琵琶已叹息”“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三句话来设计问题,教学脉络简洁清晰。在教学时,教师回归文本,从文本中生发问题,设计不同层级的问题,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整个课堂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只是从旁引导,适时点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有效实现了对文本的意义建构。同时,教师板书工整美观,可见其教学基本功很扎实。
16、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
17、古今中外,还有许多描写音乐的诗歌,这些诗歌带给人们不尽的美感,我会让学生积极分享所搜集的此类诗歌,选取有代表性的诗歌与《琵琶行》进行比较赏析,加深学生对此类文章的兴趣,继续培养学生鉴赏这类文章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18、通过朗读,品味诗中音乐描写的妙处,学习、欣赏作者以文字再现音乐的艺术手法。
19、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20、《琵琶行》用现实生活中人们具体可感的声音,比拟各种不同的难以捉摸的音响,把抽象无形的乐音,刻画成有形可感的实体,使读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激越昂扬,或低回呜咽的应接不暇的乐音。
二、琵琶行教案优质课公开课
1、(学生分组讨论,自由诵读,感受音乐变化。分析音乐特点的时候,讨论描写音乐的手法。)
2、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
3、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本节课主动思考、积极发言,我在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有小组合作交流法、自主学习法及启发式教学法,帮助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合作探究能力。
4、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5、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
6、优质课教学设计和反思|文言文《孙权劝学》
7、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8、“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舞者就如同这诗中描述的一般,舞姿优雅动人,自己仿佛置身于唐朝,眼前是琵琶女在弹奏自己的一生。
9、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10、《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11、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12、明确:(1)主人忘归客不发
13、从“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至“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是第二段,写琵琶女自诉其辛酸的往事和眼下的不幸遭遇。从她的诉说来看,她本是个色艺俱佳的艺人。当其年轻时节,五陵年少,富贵公于争相馈赠缠头之费。那个时候,头戴钿头银篦,歌舞时用手击节,上身相应颤动,首饰或竟堕地而碎;或穿红艳如血之罗裙,日日与少年宴饮笑谑,不觉酒翻而裙污,这些都从未感到过可惜。春花秋月,良辰美景,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过去
14、④琵琶女的演奏收到了什么效果?
15、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16、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
17、第一部分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
18、问题2:“沦落”怎么理解?谁是沦落人?
19、“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20、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三、琵琶行说课稿
1、品味音乐,突破教学情意
2、首先,进行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
3、初读环节是为了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把握文章内容,所以在这一环节我会分三步进行,
4、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5、《琵琶行》是我国古代描写音乐的最著名的诗歌之其中正面描写琵琶声的片段精彩绝伦,用了一系列绝妙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呈现出了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让读者仿佛亲耳听到了音乐声,具有极高的文学水平。
6、诗人不只是从琵琶女的诉说中了解到她的身世遭遇的,而是琵琶女弹奏的乐曲首先引起了诗人情感的共鸣。清人方扶南评价白居易这首“江上琵琶”为“摹写声音至文”,称“足以移人”。
7、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我闻琵琶已叹息。”琵琶女越弹越悲伤,诗人越听越悲伤。
8、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9、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琵琶女因“平生不得志”而“千呼万唤始出来”,又通过琵琶声调的描写,表现琵琶女的高超弹技。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1、琵琶女“自言本是京城女”,如今的状况是“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妆泪阑干”。
12、边读边思考:文章开头的小序有什么作用?表达了哪些内容?
13、(2)第二次琵琶曲的曲调是怎样的?请探索交流。
14、全广西开班,送讲义+面试网课
15、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
16、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17、优秀教学设计|《岳阳楼记》—语言美、意境美、立意美,仅仅是写作技巧造就的文章之美吗?
18、《琵琶行》是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单元话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因为是单元首篇,对教授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的方法,培养“感受艺术的魅力”的能力和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19、学生思考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得出结果并进行小组展示,我对反馈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时间,然后由自主转向合作探究,进行多方位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并在这个过程中落实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0、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四、琵琶行优质课课件
1、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说课的对象是同行的老师、专家;而讲课的对象是学生。
3、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4、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5、问题2:琵琶女的沦落身世是怎样通过她的琵琶声传达出来的?
6、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7、通过分析乐曲旋律的变化,感受演奏者内心情感的变化。
8、过渡:我们经常说“乐由心生,心随乐动”,那么这样起伏变化的曲子是否也折射着琵琶女生活变化的轨迹和波涛涌动的情感呢?
9、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古今因为音乐编织出无数佳话。两千多年前,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千多年前,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一曲《琵琶行》,让人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千年乐音《琵琶行》。
10、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11、教招寒假作业包含以下内容
12、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13、在语言上,《琵琶行》这一首诗歌对音乐形象的描绘取得高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靠使用具体的比喻;一是靠着的对演奏者意图的揭示和听众感受后的心理反映的描写;三是适当地运用叠字。在诗歌中对音乐描绘给人印象最深的一段是琵琶女高超演技的表演。
14、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入文章,在此环节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问题:“同学们,正是这样一曲高低起伏、余音绕梁的琵琶曲使得诗人与琵琶女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诗人不禁落泪,如果你是诗人的知己,面对落泪的诗人,你会如何劝导他呢?”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会进行巡回指导,最后通过学生讨论总结,代表发言,再加以我的引导,预设学生得出以下讨论结果: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面对不如意我们要用豁达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这一切。司马迁受尽屈辱,却以生践志,完成《史记》。孙子受刖刑仍完成《孙子兵法》。所以我们要把这些不如意化成前进路上的垫脚石,让它们鞭策我们不断前行,正如苏轼所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5、明确:序曲,低沉抑郁——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
16、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堂课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又让他们有成就感。课后我还要求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将《琵琶行》与《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比较,进一步体会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17、整体感知,把握感情基调。
18、说课的内容是解说自己对某课题的理解、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理论依据等。而讲课的内容是对某课程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及学习的方法。
19、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琵琶行》是鲁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以“感受艺术魅力”为主题组织教材。《琵琶行》中作者通过对琵琶女高超技术的描绘,以及自己和琵琶女不幸身世的描写,表达作者对琵琶女的同情和自己被贬后的愤懑之情。学习本文意在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0、新课标改革的目的之一在于变学生机械接受灌输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诗歌的理解感悟最终还是要靠学生自己,教学着重于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因此我将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活动法、视听结合法等。
五、琵琶行说课稿5分钟
1、从琵琶女的演奏中捕捉她的生活轨迹和情感。
2、三次琵琶弹奏后诗人的反应分别是什么?
3、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4、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述身世。从“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诗人代商妇诉说身世,由少女到商妇的经历,亦如琵琶声的激扬幽抑。
5、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同时体现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6、明确:序曲,低沉抑郁;第一乐曲,清脆流畅;第二乐曲,冷涩凝绝;第三乐曲,高亢激越。
7、第四部分写诗人深沉的感慨,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
8、⑵:为什么诗人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样的哀叹?到底诗人与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9、第一次是诗人送客到江边,“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二次是“移船相近邀相见”后的一次弹奏,也是描写得最详细的一次;第三次是诗歌的结尾,“莫辞更坐弹一曲”。
10、问题:诗前小序有什么作用?
11、人教版必修三教学资源目录
12、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3、►回复领教资历年试题
14、全诗写诗人听琵琶曲的三个阶段:一闻琵琶邀相见,再闻琵琶诉沦落,三闻琵琶青衫湿。
15、(1)第三次琵琶曲的曲调是怎样的?
16、环节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7、首先让学生找出集中描写音乐的段落(第二段)来齐声朗读。接着请学生找出该段中自己最能读出诗人感情的句子进行示范朗读。同学们就在你读我评的互相交流中完成诵读指导任务,而且也进一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
18、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吊之:“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连少数民族的孩子都能熟唱《琵琶行》,可见其轰动效应。今天我们走进他的千古美文《琵琶行》。
19、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20、赏琴技,悟琴音(“谁解琵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