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题的诗词(精选好句41句)
爱国主题的诗词
1、https://pan.baidu.com/s/1d-mPvKKCt7949QlNhGqpZQ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自立自强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和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3、☛语文1-6年级(上册)单元、月考、期中、期末测试卷
4、☛语文1至6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完整版)
5、?《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6、我是圆周率、地动仪的子孙。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7、下面就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在同学们的诵读声中感受时代民族精神,抒发伟大爱国之情,树立宏伟爱国之志吧。
8、少年儿童爱国主题朗诵集锦(附文稿)|国庆特辑
9、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
10、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兹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11、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学生德育的重点。爱国主义精神是爱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更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对于学生而言,从小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尤为重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能增强孩子们对国家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无论将来走向国际或是登上更高的舞台,都以祖国而骄傲自豪。
1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3、 苟利国家生死似,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1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赏析:面对敌人的劝降,文天祥不为所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仅是文天祥的写照,更是抗日战争时期,无数英勇烈士的写照。
15、你走来,径直走上天安门城楼,向着创造历史的人民,用深沉的湖南口音高呼--人民万岁!
16、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17、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秋瑾
18、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____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19、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20、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2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赏析:陆游至死不忘恢复中原,他以激昂热切的笔调,表达了渴望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诗人爱国报国之情。赤子之心,永生不灭。
22、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23、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赏析:岳飞在国家危亡之际,力挽狂澜,成为中华民族英雄的象征。70年,弹指一挥间,新时代的中国早已是山河无恙,国富兵强。此时此刻,我们足以告慰先烈,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24、“抛粽子,划龙舟,以歌当哭,是华夏儿女的思念;插菖蒲,烧茱萸,以求平安,是万千百姓的祝福。”悠悠的岁月过去,端午节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2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6、“礼赞新中国,一起向未来”朗诵会,22首经典作品欢度国庆
27、☛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精讲40课(建议收藏)
28、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9、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30、☛国学经典、四大名著、影视动画、纪录片合集
31、☛部编版语文1-6年级上册课内古诗注释+译文!
32、我爱祖国,我爱祖国的壮丽山河;我爱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我爱祖国人民的勤劳、智慧与勇敢;我更爱祖国那生生不息、辉煌雄壮的民族魂!我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我热爱我的祖国,为自己是中华儿女而骄傲。
33、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34、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
35、?《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6、你走来,很现实地走上天安门城楼,向着扭转乾坤的人民,用可以穿透乾坤的湖南口音高呼--人民万岁!
3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38、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39、出处:(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40、二两句,不妨设想成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温;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之所以特别提及青海与玉关,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西拒吐蕃,北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