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个人简历70条

2023-10-19 09:33:16

荀子简介资料

1、荀子简介百度百科

(1)、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敖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县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希,其县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箸焉,可以时托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2)、“劝学”:劝各位好好学习。所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用心——积少成多,锲而不舍,方能持久。“好”,好学,培养兴趣,是学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让自己有心思,感兴趣,再者用心好好钻研。当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能学,当然要持之以恒,一朝一夕,方有所用,仅专攻一时,成效也就不高了。

(3)、荀氏的传承为荀息生逝敖,逝敖生荀林父,荀林父曾为晋国中行将,故后裔别为中行氏,林父生荀庚,庚生荀偃,偃生荀吴,吴生荀寅。荀寅在与赵鞅的斗争失败后,中行氏族人为了避祸,又纷纷改回荀氏,这就是赵国荀氏的由来。

(4)、礼俗共识。前面孔德立老师讲了家族祭祀、民间祭礼的问题,其实荀子对这是尤其重视的。看《礼论》、《王制》、《儒效》篇,《富国》、《强国》、《王霸》篇,《劝学》、《修身》、《荣辱》篇等,荀子清晰地认识到我们要尊重民俗,要尊重这个礼俗,要重视这种习惯,因为礼俗反映了人性与人心,这就是荀子说的“礼以顺人心为本”、“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用某些观念来衡量,祭祀鬼神是不能接受的,但大家都知道荀子说“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荀子驳斥墨家的尚用节用,说墨家“不知文”,说墨家否定文化、礼俗、礼乐,荀子跟“我爱其礼”的孔子是一致的。孟子也尊重礼俗,说“用之以礼”、“其接也以礼”、“以礼存心”等,但孟子善心学短于礼学(康有为早说了),而荀子在思想理论上进一步深化了以礼去涵养人心、规范秩序的问题,且荀子是公认的传礼经、礼学之大师。

(5)、朱子虽不主张以善、恶来论性,恐“陷释氏之余”,但是通过借鉴荀子“性恶”思想说明了气质之性所含的恶从何而来。

(6)、I S B N:9787532591473

(7)、本書稿爲訓詁學、漢語史研究著作,重點是依據《荀子》和楊倞注中所表現的語言現象,研究上古漢語詞匯到唐代的發展變化。全書材料翔實,以點帶面,研究方法科學可靠,結論基本可信,有不少創見,是當前《荀子》語言詞匯研究的最新成果。

(8)、以上是筆者以楚竹書與《荀子》書中互現的古史人物為切入點,對有關學術傳流層面及編纂材料來源、思想揚棄層面所作的簡單嘗試,其中難免有管窺蠡測、挂一漏萬之處,敬祈方家不吝指正。

(9)、荀子对儒学经典的传授居功甚伟。汉代儒学,不仅“礼学”出自荀学,“诗经学”乃至于“春秋学”都与荀学有关。

(10)、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故文饰、麤恶,声乐、哭泣,恬愉、忧戚;是反也;然而礼兼而用之,时举而代御。故文饰、声乐、恬愉,所以持平奉吉也;麤恶、哭泣、忧戚,所以持险奉凶也。故其立文饰也,不至于窕冶;其立麤恶也,不至于瘠弃;其立声乐、恬愉也,不至于流婬、惰慢;其立哭泣、哀戚也,不至于隘慑伤生,是礼之中流也。

(11)、乘风破浪的新教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号”读阳平还是去声?

(12)、然而到了宋代,理学家们把《孟子》升格为“经”,荀子及其思想则不显于世,甚至被视为“儒门异端”而遭到抨击和贬斥,其普遍认为荀子言“性恶”则“大本不立”,是悖圣人者。事实上,宋代理学家对荀子的人性论思想存在曲解和误读。

(13)、通過世系類文獻與《荀子》的比較,確定了人物名號與世系的可靠性。而由表二可知,對於《荀子》書中所舉證的古史人物,楚竹書詩、書類、史類和語類文獻也有相當部分可與其對照。

(14)、[1]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292﹒

(15)、乘风破浪的新教材|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主要特色及使用建议

(16)、礼乐制度完善,道义名分明确,各种措施切合时宜,爱护人民和造福人民的都表现出来了。这样,百姓就会敬重上帝一样敬重君主,敬重上天一样敬重君主,亲近父母一样亲近君主,敬畏神灵那样敬畏君主。所以不用奖赏人民就勤奋努力,不用刑罚而君主的权威就能行使天下。这就叫做道德的威严。

(17)、凡语治而待去欲者,无以道欲而困于有欲者也,凡语治而待寡欲者,无以节欲而困于多欲者也。

(18)、这里列举了礼义的诸多功能,如使群和、聚财、长寿、最后归结是“少者以长,老者以养”,这就是礼义养欲功能的最真实体现。反之,如果没有礼义呢?则如《富国篇》言:

(19)、[14]賴惟勤﹒日本思想大系37:徂徕学派(M)﹒東京:岩波書店,1972﹒

(20)、荀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分。天道不能干预人道,天归天,人归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

2、荀子的个人简历

(1)、    亲爱的朋友,本平台原创旨在鼓励学生,方便教学,互相学习与交流,请勿私下转载,私发学科网等资源平台换取点数或复制粘贴作为私家资料整合售卖,如经发现,违者必究。欢迎您提出意见指导,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2)、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儒效》

(3)、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荣辱》

(4)、荀子认为教育是“化性起伪”的过程,是不断地积累知识、培养道德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思想上,与孟子“内省”的思路相反,他更强调“外积”。在学与思的关系上,更侧重于“学”,其教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本書的出版得到了江蘇師範大學文學院的大力支持和資助,沙先一院長和張仲謀教授給本書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正是在他們的關心和幫助下,本書才得以順利出版。本書還承上海古籍出版社姚明輝博士認真審定和評閲。姚明輝編輯的高度責任心和極度嚴謹的作風,令人感動!在此一併致謝!

(6)、《荀子》的思想相当丰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荀子在中国学术、思想界的地位不可忽视。正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所说:“荀子在中国历史之地位如亚里士多德之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笃实似之。”

(7)、公孙尼子:乃荀子弟子,有《公孙尼子》二十八篇。

(8)、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荀子于五十岁(有学者认为传抄时误将十五改为五十)。始来游学于齐国,到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

(9)、有人说:“年老的人不能忍受那劳累才退下来休息的。”这又是怕做事者的议论。

(10)、所以可以有夺取别人国家的事,却不可能有夺取别人天下的事;可以有窃取国家政权的事,却不可能有窃取天下统治权的事。夺取政权的人可能拥有一个国家,却不可能拥有整个天下;窃取政权可以得到一个国家,却不可能得到整个天下。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国家是个小器具,可以让德才低劣的小人占有,可以依靠歪门邪道来取得,可以凭借较小的力量来维持;天下是个大器具,不可能让德才低劣的小人占有,不可能依靠歪门邪道来取得,不可能凭借较小的力量来维护。国家,小人可以拥有它,但是不一定就不灭亡;天下,是极其庞大的,不是圣人没有谁能占有它。

(11)、這本小書是在我的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2011年秋,我來到了復旦校園重温學生時光。對我來説,這是極爲難得的機會,是先師吴金華向我敞開了這扇大門。世上有兩種恩情是永遠也報答不了的:一是養育之恩,一是知遇之恩。父母的養育之恩自不必説,然此乃上天注定;而知遇之恩,卻是芸芸衆生、茫茫人海之中的幸運相會。引用一句流行歌詞所説,這是“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幾千年”都求不來的際遇,是先生把這彌足珍貴的機會賜予了我!

(12)、   解读:“自然万物的存在及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015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引用此句来说明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尊重自然。习近平主席以深厚的人民情怀、天下情怀看待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擘画了方向。

(13)、停止使用强力的方法,而实行礼义的方法。这说的是什么呢?这说的是秦国。它的威势超过商汤、周武,土地广大超过舜、禹,然而它的忧虑祸患数不胜数,常常提心吊胆,害怕各国诸侯联合起来攻打自己,这就是所说的要停止使用强力的方法。

(14)、宋代理学家所普遍推崇的“变化气质”工夫与荀子提出的“化性起伪”人性改造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重点体现在“化”的依靠和对象两个层面,这是荀子人性论思想对宋代理学家在儒学路径上的潜在影响。

(15)、楚竹書、《荀子》書史料複現與時代交疊的特點

(16)、毛亨:战国末年鲁国人,隐居今沧州市河间市),整理《诗经》。

(17)、主张:荀子的主要观点是“隆礼重法”,“尊贤爱民”。

(18)、可以說,《荀子》書中廣泛出現的周初以前古史人物,絕大部分為楚竹書世類文獻所涵蓋。有關堯舜事蹟及夏商周三代興替等古史事件,楚竹書詩、書類文獻則提供了梗概的“母題”,而豐富的語、子類文獻卻更多地與《荀子》記載的事蹟之間存在共通之處。或許可以這樣理解,後起的《荀子》著作應當參考了以上幾種文獻的內容,或者存在二者同源的參考材料,而且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敘述差異逐漸擴大的過程。筆者列表舉例的目的,則是希望借助這種情況來說明古史傳說的流傳載體和《荀子》書編纂的材料來源之間的關係。

(19)、荀子特别推崇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导尊师。荀子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连的。他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教师的作用关系到国之兴衰,原因在于,“礼”是最高的社会规范,是治国之本,而教师正是传授“礼”和实行“礼”的关键。

(20)、(3)修身观。孔孟荀都重教化修身,但孟子谈修身主要谈去找到本心本性并扩充之,可怎么找怎么扩,孟子言之不详,但亦有蛛丝马迹。比如他说养“夜气”,不养夜气我们就和禽兽区别很小。现在中国哲学流行说“功夫论”,那孟子怎么个“养气”功夫?孟子言之不详或很奇妙。冯友兰说孟子那些东西有些神秘主义,有些道家色彩(墨家的“天志”与儒家的“天命”都有神秘色彩),清代俞樾、吴汝纶以及近人宗白华、李约瑟、侯外庐等也这么说[12]。所以宋代道学为什么会比较喜欢思孟那些思想,就是因为那些东西与他们的心灵或趣味比较吻合,所以有共鸣或共识。

3、荀子简介及代表作品

(1)、荀子的思想主要有天道观、认识论、礼论和人性论。

(2)、(12)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第144頁,中西書局2011年。

(3)、宋钘先生说:“宣明了被人侮辱而不以为耻辱,就能使人们不争斗。人们都把被侮辱当作为耻辱,所以会争斗;如果懂得了被侮辱算不上是一种耻辱,就不会争斗了。”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祆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祆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5)、《荀子》一書,“其說多從儒家思想出發而適應新的形勢,強調性惡,以貫徹禮制與仁義。”(8)在諸篇文章中常舉堯舜禹湯文武等所謂聖人事蹟,朱象桀紂盜蹠等惡人事蹟以為其說樹立楷模。據筆者粗略統計,《荀子》三十二篇中分別述及周初以前古史人物狀況大概有百余次,諸具體人物出現頻次可參見表如《儒效》篇謂周公“履天子之籍”,武王伐商“東面而迎太歲”;《解蔽》篇則評論人君、人臣、賓孟之弊,均涉及多位古史人物情況。

(6)、大凡人们的盗窃,一定是有原因的,不是为了使自己不足的东西能齐备,就是为了使自己绰绰有余的东西进一步富余。而圣明的帝王养育民众,使他们都富足宽裕而懂得满足,不可以有多余的财物,不可以超过规定的标准。所以窃贼不会来偷窃,强盗不会杀人抢劫,狗猪会不吃粮食,而农夫商人都能把财物让给别人;风俗是那样的美好,男女自然不在路上相会,而百姓都以拾取别人遗失的东西为羞耻。所以孔子说:“社会政治清明,盗贼大概会首先转变吧!”像这样,即使珍珠宝玉挂满了尸体,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塞满了内棺,黄金塞满了外棺,用朱砂涂刷它,用曾青粉饰它,在墓穴中用犀牛角和象牙雕刻成树,用琅玕、龙兹、华觐做成树上的果实,人们仍将没有去盗挖它的。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人们求取私利的诡诈之心松懈了,而违犯道义的羞耻感增强了。

(7)、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仲尼》

(8)、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愅诡唈僾而不能无时至焉。故人之欢欣和合之时,则夫忠臣孝子亦愅诡而有所至矣。彼其所至者,甚大动也;案屈然已,则其于志意之情者惆然不嗛,其于礼节者阙然不具。故先王案为之立文,尊尊亲亲之义至矣。故曰: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忠信爱敬之至矣,礼节文貌之盛矣。

(9)、[9]陈柱﹒诸子概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2:95﹒

(10)、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曝,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篇》)

(11)、在荀子看来,与其迷信天的权威,去思慕它,歌颂他,等待“天”的恩赐,不如利用自然规律以为人服务。

(12)、通过以上四则材料,荀子已经将礼义的产生原理,说得明白无疑。荀子的理论,简单概括,就是始于欲的追求,终于欲的满足,中间正是礼义产生的枢要所在。我们也根据这一逻辑思路,分三点进行解说。

(13)、每一种礼,都有它所要表现的人的情感。事生之礼,如吉礼、嘉礼、宾礼,是修饰人的欢愉之情的;送死之礼,如丧礼,是修饰人的悲哀之情的;祭祀之礼,是修饰人的庄重、崇敬之情的;军礼,是修饰人的威严之情的。所有的礼,都是以人的情感为基础。礼将动物性的人的情感,通过修饰、包装为一种正式、隆重的、庄严的礼仪,这种包装、修饰,既要对情感本身进行损益,但又使它们都不失掉自己的本然,而得以充分、畅快的表达。喜,有喜的表现方法,怒有怒的表现方法,这种植根于性情本身的修饰,才是礼义的真谛。《礼论篇》又云:

(14)、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王制》

(15)、《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为荀卿,汉时避汉宣帝刘询讳称为孙卿。年始游学于齐国,曾在齐国首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的稷下学宫任祭酒。

(16)、表三:楚竹書與《荀子》所反映禪讓思想對勘舉例

(17)、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非相》

(18)、还在为孩子学业成长焦虑不安?别急,“外援军团”列队驾到!

(19)、从其“性恶论”观点出发,荀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就是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

(20)、制度共识。孔子是肯定讲制度的,《论语·尧曰》说“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再看看孔子为司寇、行摄相的作为就明白,哪会费些口舌讲道德心性就人心自正、天下可治?哪有这么轻巧或省事?《孔子家语·刑政》记载孔子说:“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言导民,以刑禁之……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孔子崇尚的圣人是周公,周公制礼作乐本身就有制度内容(包括政治制度),而且孔子崇尚的能人是“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管仲就擅长制度治国。从周公、管子到孔子再到荀子,他们是有制度共识的。

4、荀子 简介

(1)、故礼者养也。刍豢稻梁,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钟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疏房檖貌,越席床笫几筵,所以养体也。故礼者养也。

(2)、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愚者为一物一偏,而自以为知道,无知也。慎子有见于后,无见于先。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宋子有见于少,无见于多。有后而无先,则群众无门。有诎而无信,则贵贱不分。有齐而无畸,则政令不施,有少而无多,则群众不化。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此之谓也。

(3)、孔子,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4)、喜报|《人间草木》刊登《现代写作》2020年第10期

(5)、在教育内容方面,荀子重视《诗》《书》《礼》《乐》《春秋》等儒家经籍的传授。而诸经之中,荀子尤重《礼》,以之为自然和社会(道德与政治)的最高法则,所以他说:“学至乎《礼》而止矣。”

(6)、物之已至者,人祆则可畏也:楛耕伤稼,楛耨失岁,政险失民;田薉稼恶,籴贵民饥,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谓人祆。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勉力不时,则牛马相生,六畜作祆:夫是之谓人祆。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婬乱,则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祆。祆是生于乱。三者错,无安国。其说甚尔,其菑甚惨。勉力不时,则牛马相生,六畜作祆,可怪也,而亦可畏也。传曰:“万物之怪书不说。”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7)、戰國楚竹書的發現,給先秦學術、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學者以為其價值至少體現在早期儒學;儒道關係;先秦道家史的研究;黃老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周易》經傳研究;宇宙生成論;齊文化與楚文化之間的交流;民間思想研究;一些長期爭議、難以解決的思想史現象、命題的再整理;對先秦學派劃分的謹慎認識等十個方面的研究上面。(1)

(8)、曾经的巅峰,昔日的花冠,没有所谓真正停滞的财富或成就,失去的必然离我们而去,但有一种信念,让我们找回了自我和价值。

(9)、人各有志,学贵有心。让我们心中有“学”,好好学习!

(10)、荀子提出“性恶论”,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与教育“内省说”截然相反的教育“外积说”,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他关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学习过程、教师地位与作用的阐发都颇具新意,予人启发,其中不少主张对历代封建教育与政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论语十则教案小学138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