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诸子百家(精选53条)
说说诸子百家
1、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2、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用手工作是好的。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3、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4、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5、关令尹喜是一个修养与学识极其高深的人,他一看到这种气象,心里一顿,这是有圣人来了!只有圣人来才会有这样的云气,今天一定有圣人要经过我的城关了,不知是哪一位。不多一会儿,就见到一位风骨非凡、仙风道骨的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
6、李斯认为,韩非为韩国的公子,终为韩而不为秦,因此向秦王建议,既然不用韩非,不如诛之,以免后患。秦王以为然,下令治非。李斯则暗中差人送韩非毒药,使自杀。韩非怀才而不遇,终为自己的同学所杀。
7、妒妻不破难家,乱臣不难破国。一妻擅夫,众妻皆乱;一臣专君,群臣皆蔽。
8、如果说老子、庄子等人的道家思想给了我什么启发的话,那么应该是不要被现实的、世俗的东西蒙蔽。讲的更加接地气一点,我努力工作赚钱是为了什么,为了生存,为了赚钱,为了买房买车。那么,生存、赚钱、买房买车又是为了什么?为了存在感,为了满足感,为了自由。那么,如果我就安静地躺一会,也能觉得满足,一个亿跟睡一个小时相比也没啥意义了。
9、尧之治也,盖明法审令而已。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黄帝之治天下,置法而不变,使民安乐其法也。
10、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学而优则仕在前面,这说明什么?孔子是推崇去当官的,他自己想当官么?想,跃跃欲试、蠢蠢欲动,急着卖自己,跟子贡聊天的时候就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思就是,卖了吧卖了吧,我等着把自己卖了呢!于是,这段对话造了个成语出来——待价而沽。
11、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12、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13、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14、孔子孟子站在统治阶级一边,结果孟子得出的结论是“民权重于君权”;墨子站在劳苦大众一边,得出的结论却成了君主集权。或许,墨子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只看到了物质需求,而忽略了精神层面,一心追求经济利益,却忽略了政治利益。而孟子一心想着把孔子的“王道”发展成“王业”,最后把自己给绕了进去。
15、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16、先秦诸子百家,很多史料都已经不可考,即便是现存的,也应当客观辩证来看。换句话说,不管是谁来解读诸子百家,都只是一家之言,我想易先生也是赞同的。我们要做的事情,并不是去争论谁是谁非,而是感受其中的思想和文化价值。
17、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18、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19、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末石全为善也。
20、三轮下来,儒家被墨子怼得体无完肤。有人要说,孟子还没上场呢。唉,都说了只是举几个例子来娱乐一下。易中天先生在本篇中说,墨子著书立说,为了争取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奔走呼号,这种精神是值得崇敬的,这种立场也实在应该肯定。
21、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22、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
23、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2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5、竟然是老子!关令尹喜知道他要远走高飞了,就一定要让这位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来,于是缠着他,要他写一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
26、易中天先生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道家认为拯救天下的方式是返古,一直到氏族社会,到部落时代,越古老越好,但事实上,原始社会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竞争从来就存在,甚至存在于动物世界。无为的主张,并不能靠倒退来推行,只能靠发展来实现。也就是说,只有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无为和大同社会才有可能实现。话说,这不就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嘛。
27、孔子为什么急着做官呢?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蓝图,虽然最后并没有实现,到今天也没实现。非但没实现,还被子路给怼了。子路质疑孔子言行不大概就是说,老师你既然说要当君子,那为什么急着当官的时候连主子都不挑呢?孔子就很生气了,说道,我难道是个匏瓜么,中看不中用是吧?
28、当然,易中天先生还认为,孔子急着做官的另外两个原因是要实践学术主张和实现人生价值。那么,我们从《史记》中能够发现,孔子其实的的确确是很想去当官的,我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目的,从他和学生的谈话来看,他还真是个有趣的人。孔子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像极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众人都是真诚且真实的,这让我着实羡慕和尊敬。所以,上面刚提到和学生互怼,后面就想方设法为自己的学生做宣传去了。
29、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3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31、我觉得“文人相轻”的现象是普遍且严重的,而凡是出名的人,毁誉参半也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第一次看到易先生的作品,是学校发了本《易中天品三国》,当时我只是当故事(说书)来看,因为当时我已经看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或多或少有点自己的想法,所以只是把品读易先生的书当作娱乐活动了。
32、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33、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34、诸子之所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
35、不讲太多学术问题了,讲点有意思的抬杠吧。讲之前先简单介绍下人物顺序。孔子去世后,墨子才出生,墨子去世后,孟子才出生。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意思。墨子喷孔子,孟子喷墨子。儒家说“仁、义”,提倡“爱”,墨家其实也提倡“爱”,不过一个是有差别的爱,一个是“兼爱”。
3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37、第二轮,公孟子对战墨子。公孟子就是公明子仪,曾子的学生。公孟子说,一个君子就应该像钟一样,你敲它,它就响,不敲就不响。墨子听完回答道,是啊是啊,现在没人敲钟,你这口钟怎么响了?
38、然后,道家代表。事实上,道家压根没打算参与这场混战,所以也不会专门去找大王说什么,老子的人都不知道在哪呢,庄子逍遥游去了。那么,墨家来了,大王,我们要兼爱,我们不要打仗。你会怎么说,我不打别人,别人打我呢!墨家又会说,没事,我能帮你驻防抵御。所以,我们就一直等着别人来打啊。
39、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40、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得不运用武力达到目的时,怎么样去使用武力。创始人是孙武,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41、有人评论说,看完《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后,儒家的推崇爱好者认为易先生在黑儒家,墨家的爱好者认为在黑墨家,道家、法家的爱好者也一样。我觉得这种观点就有点过于标新立异了,还有点无稽之谈的成分。他们可能压根没有认真看作品,甚至可能连看都没看过。总体来说,易先生的论述还是比较客观、中肯的。
42、韩非见当时韩国势弱,曾数谏韩王,但韩王听。韩非痛恨治国不修明法治,不实行富国强兵,而重用那些没有实际经验好发空论的人。於是他观往者得失之变,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43、顺不妄喜;逆不遑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
44、书成后传至秦国,秦王读后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韩非的著作得到了秦始皇的称赞。秦国攻韩,韩王本来不用韩非,待秦进攻甚急,韩王於是委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见到了韩非很为喜悦,但亦未信用。
45、墨子劝说弟子学习说:“你赶快学习,如果达到我这样,就让你做官。”弟子学了几年,就找墨子要求做官。墨子说:“你听说过鲁国人的故事吗?有兄弟五人,父亲死了,老大嗜好喝酒不愿意参加丧事,他的四个弟弟说:‘哥哥如果你参加安葬,我们就给你买酒喝。’“
46、司马迁,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7、老子最后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弱了,衰败得不像样子了。他决定出走了,要远走高飞了。这要说到老子出关的事了。老子要到秦国去,到西域去,这就得经过函谷关。另外一种说法是大散关。函谷关大概原来在今天的河南灵宝县,后来关口移到了今天的河南新安县。
48、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人焉。
49、孙子即孙武(中国春秋时期军事家),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人,是吴国将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50、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
51、学生又问道,如果可以的话,先生愿意吗?杨朱不理睬他了。于是,这学生找到了杨朱的学生孟孙阳。孟孙阳问他,我打你一顿给你一万块,你干不干?我砍断你一条腿,给你一个国家,你干不干?所以,应该拯救天下,还是拯救自己?所以,一毛拔不拔?
52、治国之难,不在治善,而在治奸。唯有惩恶才能扬善,所以想要根除私斗,惩治凶犯决不能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