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世界说说(精选42条)

2023-12-02 02:53:14

看新世界说说

1、之前读《美的进化》这本书,试图写读书笔记的时候,想引申到GAN模型上,将判别器当成是雌性,将生成器当成是雄性,只是目前的gan模型缺少生成器和判别器之间的交流。如今算法画出的虾,模仿齐白石的风格,已足以以假乱真。要使得机器能够模拟人类的风格作画谱曲,要想有美的诞生,就一定需要有性选择。(看新世界说说)。

2、李子成是一个卧底,他是警察的时候,上司对他都是温柔夹杂着威胁,挑衅掺和着讽刺;他是黑帮一份子的时候,他的大哥丁青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给他带礼物,甚至在知道了他警察身份的时候还给他退路与选择。

3、我当时读到这篇论文的时候,脑海中突然就出现了《新世界》后半部分合唱里的“ohheiya”,眼前立刻出现了原始先民围着篝火跳舞、唱歌、祈祷的画面,甚至我还联想到在泰山上古老的祭典……

4、埙从最初的实用器、信号器到乐器的转变,为我国上古时期音阶形成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化石标本”。

5、AI带来的生产力爆发将使女性在整体上经济更独立,她们不需要男性的帮助,也能抚养后代,这使得她们可以像鸟儿一样挑选孩子他爹。如此发展下去,未来的社会不会进入反乌托邦小说写的那样,不管是1984还是美丽新世界,都不会到来。未来的社会,男性不会像如今一样越来越娘,成为像曾经女性那样的消费品,而会每个人按照自己先天的禀赋,成为艺术家,杂耍艺人,园丁,所有你现在想到的爱好,未来都会被性选择完善到登峰造极,这不需要消耗太多的地球资源,不需要无穷无尽的增长,也不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分隔和药物人工维系的快乐。可如果我们只是把进化看成是跑的最快的羚羊才能活下去这么简单,那美丽新世界中的场景一定会到来的。(看新世界说说)。

6、考古发现中埙再一次集中出现就要到近代的河南安阳殷墟了,根据方建军在《从商周乐器的出土情况看其与祭祀活动之关系》一文中提出,埙不仅是乐器也是祭器,它能发出不可名状的鬼神之声,营造出一种与上天沟通、与鬼神沟通的神秘气氛,令人闻之肃穆、凝重,甚至寒栗。

7、开头的“鹰啸”,中间的“埙音色”,后半部分的“ohheiya”合唱,

8、陈汐:《试论中国埙的文化意义》,《当代音乐》,2019年第9期。

9、《旧唐书·音乐志》说:“埙,立秋之音,万物曛黄也”。那什么是立秋之音呢?

10、“人声器乐化”的思维方式的应用就更好理解了!

11、唐代的郑希稷在《埙赋》中说:“埙之自然,以雅不潜,居中不偏。故质厚之德,圣人贵焉”,也是在强调埙之声厚沉庄重的特点。

12、郑曲曲:《二十世纪现代音乐中人声新音色的发展现状》,《音乐研究》,2009年第11期。

13、埙是我国一种非常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一般用陶土制成,又称陶埙。关于埙的起源,按照当代学者的推理,应该是原始先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它可能来源于狩猎中模仿鸟类鸣叫从而诱捕猎物的工具“石流星”(一种能发出哨声的球形飞弹):

14、“人声器乐化”思维其实在作曲实践和理论研究影响更深远。这种思维使作曲家不再拘泥于“歌词”“音高”“歌唱形式”等固定创作模式,而客观的把人声当作一件真正的“器乐”来创作。“人声器乐化”表面上看是借助了“器乐”的概念,但实则强调的是“人声”自我的解放和创作观念的革新。

15、从乐器发声的科学原理角度上看,就音色而言,埙的特殊性正是与其“卵形中空”的外观密不可分。与气柱震动发声的管乐器(笛箫之类)不同,埙由其腔内的球形气团震动发声,音色与气柱震动的管乐器相比更加浑厚。而人的口腔和胸腔也似乎也可以提供这种“球形气团”形成的物理条件,我认为这就是华晨宇可以对埙音色进行模仿或者说可以对自己的人声进行器乐化尝试的一个物质条件。至于华晨宇的胸腔如何异于常人已经由他的小伙伴在电视节目上给大家科普过了,我就不再赘述了。总之,华晨宇能模仿出“埙”的音色绝对不仅仅是对自己发声位置的简单调整,没有强大的身体机能的支撑,不可能长时间持续输出这种高级质感的“埙”音色!

16、鉴于妇好墓葬等级之高,陶埙能成为陪葬品而且出现在第5层(妇好墓向下数一共7层越往下陪葬品等级越高)与器磐、编铙等商代的礼仪乐放置在一起,这可真是太有意思了!可惜,我们的课题以“青铜文化”为主线,这个陶埙就没有进入我们的课程——但从那以后,《新世界》“埙”的音色和妇好墓里的这只陶埙就一起牢牢地锁在我的脑海里了。安阳的那个课程早已完结,但我后来顺着“陶埙”这条线也收获了很多“厉害”的知识,借这个机会一起分享出来!

17、方建军:《从商周乐器的出土情况看其与祭祀活动之关系》,《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8、总之在传统乐器音色审美的观念中,埙音色最大的听觉特点就是古朴厚重,从而容易激发听众悲愁哀怨的感怀之情,这种独特的共情能力是任何一种乐器的音色所无法取代的。

19、《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这是用埙、篪(chí)两种乐器音色的和谐悦耳来比喻兄弟之间的和睦共处,我猜想这大抵是因为埙之声内敛淳厚,正如长兄一般。

20、这首作品我印象最深的一场live是2019年6月某音乐选秀节目,一身红衣的华晨宇从烟雾弥漫的舞台中走来——

21、至于为什么埙最终会以这种“圆腹平底”的样子定型?这还与殷商始祖的身份和商族的来源有关。《诗经·商颂·玄鸟》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商族的起源与一个名叫简狄的女子有关。简狄诞育商族始祖契的方式虽在不同文献中有着略微不同的记载,但终究离不开两件事物——玄鸟、鸟卵。商族的始祖契是由简狄吞食玄鸟所遗之卵而产下的,这一族群起源传说为殷商民众世世代代所信奉,玄鸟也因此被当作是商族的图腾与祖先神之一。而埙这种“腹圆内空底平”的形制特点正好符合商人对于“卵形中空物”的崇拜和偏好。

22、在顺着这两个课题的成果“一路小跑”的时候,我高兴地发现20世纪以来的音乐理论对我这种“门外汉”竟然非常之“友好”。

23、20世纪西方音乐的创作出现了一股“新人声主义”思潮,以意大利著名作曲家鲁契亚诺·贝里奥为代表,将人声当作一种灵巧生动的“器乐”来使用。除了歌唱,还可以说话、喊叫、模仿其他器乐,甚至喘息声、哭笑声、说话声都可以作为新音色写入音乐作品之中,给声乐作品的创作空间带来了极大的突破。

24、我增长的第一个“厉害”的知识就是“新人声主义”。

25、但是“埙音色”一出来,画面一下就被“填满”了!

26、2019年鸟巢火星演唱会《新世界》live

27、从这里引申出来。如今算法已经在决定我们怎么做选择,未来这一趋势更会普遍蔓延,但算法的决策是为了最大化人的幸福这一目标。但如果我们只是把人看成了物竞天择的产物,那优化的目标就只能如美丽新世界中所写的那样,把人当成是享乐的机器。但如果将人的进化看成是性选择与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那算法要优化的让人类能够更自由更便捷的进行相互之间的匹配。

28、所谓“人声器乐化”,指的是人声与器乐相互模仿、借鉴、转化甚至两者换位思考的思维,并非谁模仿谁这一简单逻辑。

29、孔义龙、王泽丰:《葬器、祭器、乐器——商埙角色之再探讨》,《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30、而且人声器乐化对流行演唱的创作和表演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人声器乐化思维下,音乐创作不用再局限于一种既定的旋律,也不用拘泥于歌词的填充,没有了歌词的限制,音乐创作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31、唐穗丰:《新人声音乐的特征简析》,《戏剧之家》,2017年第16期。

32、当他Sayit’sanewworld的时候听到了什么?

33、若对准石流星上用来系绳的小孔吹气,可以发出呜呜的声音,这就是原始单孔埙的雏型。

34、根据我查到的资料,作曲家在创作实践中一般把“非歌唱性”的人声旋律作为特殊音响效果,体现在音乐作品中比如呐喊、叹息、抽泣等,用来表现恐惧、绝望、灾难之类的灰色主题。于是我马上联想到《好想爱这个世界啊》里那句最戳人的“哭泣音色”、《神树》里中间的“绝望撕裂音色”和最后那句“金属质感的叹气音色”、《七重人格》里就更多了——如此结合,我就基本能理解这种“非歌唱性的人声”在现代音乐作品中的应用了。

35、廖家骅:《音色审美散论》,《音乐美学》,2005年第11期。

36、为什么要在这本书读了半年多之后专门来写这本书,还是因为最近看到的周濂老师关于AI与《美丽新世界》的讨论,如何避免《美丽新世界》中描写的那种每个人都活得富足,却没有尊严的生活,是我一直很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我很多阅读中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周濂提到了用百忧解对缺乏自尊的女性提供雄性感,以及用利他林来让那些不能安静的坐在教室的男孩安静下来,这让我想起了美丽新世界里的角色,除了野人都雌雄同体的,正是由这里,我想到了之前看过的《美的进化》这本书。

37、从最新的live音源上听,华晨宇进行“埙音色模仿”的同时还有弦乐配合,要知道民族乐器的音色和西洋乐器的音色不是那么容易能“和谐”起来的,但是这段听着却非常非常舒服!我想与这段“埙音色”其实是“人声”发出的有很大的关系,“埙音色”以演唱者而非伴奏者的角度出现,自然也就“和”到西洋弦乐中了。

38、最后,如果我以上分析逻辑都没有问题,那么《新世界》里为什么要有“悲秋感怀之音”呢?

39、如此一来,人声的模拟可以在音准、音域、音量上规避了埙作为乐器的不足,却保留了独特的音色。

40、张莉:《埙的兴衰与发展》,《北方音乐》,2017年第11期。

41、虽然“新人声主义”在西方并非主流思潮,但是给现代音乐留下了两个思考题:一个是人声“非歌唱性”的一面如何与现代作曲技法结合,从而形成更具艺术感染力和戏剧性的音响效果;二是人声“器乐化”思维如何应用到作曲创作实践和声乐教学指导中。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看日出说说(精选60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