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肥鸡的说说(精选78条)
吃肥鸡的说说
1、著名吃家唐鲁孙先生供职国民政府铁道部时,有一年自上海乘车去天津,途经德州,特意买了一只德州扒鸡。用他的话说:(吃肥鸡的说说)。
2、 狐狸找公鸡拜年--有你上的当(比喻有你吃亏的时候) 花被盖鸡笼--外面好看累头空 花公鸡的能耐--就会叫那么几声 画上的公鸡--不明(鸣) 黄鼠狼蹲在鸡窝里--投机(偷鸡)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3、随着“闯关东”移民的涌入和经济的发展,作为入关最重要的铁路枢纽,沟帮子成为重要的人员、物资集散地,沟帮子熏鸡也随着铁路线的修建声名远播。
4、评判一只熏鸡的好坏颇有讲究,一看颜色,二闻味道
5、 小鸡站在门坎上--里外叼食(比喻里外倒腾) 小母鸡下蛋--急红了脸 熏鸡不叫熏鸡--窝脖儿一个 鸭子孵小鸡--白忙活 烟袋锅里炒鸡蛋--请的哪门子客 一口吞了个鸡爪爪--挂在心上
6、有幸经历过绿皮火车时代的人,大概永远都不会忘记列车行至德州,乘客抢购扒鸡的场面——乘客们早早等候在车门后,门一开就往站台上冲,一瞬间,站台上的售货车就被围得水泄不通,然后心满意足地拎着一只油纸包着的扒鸡回到车厢。
7、过去形容有钱人过着所谓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生活时,其中在“吃”上就形容他们顿顿饭都吃鸡鸭鱼肉,有一句形容财主家生活的评剧唱词儿,就是“老王家(剧中那位财主)吃的是鸡鸭鱼肉”,这些说的是“过去”。现在,不少普通百姓在生活条件大幅度提高后,连吃鸡鸭鱼肉都吃腻味啦,生猛海鲜、珍禽异兽都吃着不觉得新鲜,所以再用鸡鸭鱼肉形容生活条件好,似乎有点儿过时了。但是那鸡鸭鱼肉人们还在吃,尤其是鸡鸭,老的一些做法保留不多了,新的做法由一些“烹调大师”不断推出、一些“美食家”不断在电视屏幕上忽悠儿,那一些做法儿、吃法儿,可就有点儿越来越邪行啦!至于那遍布各处的“肯德基”炸鸡店,面对那些在店里大吃炸鸡腿儿的国人,我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儿。但既然是老北京人,咱就不能“忘本”,借着记忆力还没衰退,今天就把所知道的那“鸡”的做法儿和吃法儿,东拉西扯地说说吧。
8、应该说,鸡、鸭大部分人都爱吃,而且过去讲究的席面儿上也离不开鸡、鸭。但是我听说那鸭肉似乎比鸡肉更有营养价值和对人身体更有益处。“四大名医”之一的“孔伯华”老先生的长孙生前和我交往很深。他不止一次对我说要少吃鸡多吃鸭,说鸭肉对人益处多。这些话我认为有道理,但是我总觉得比较起来,人们对鸡的做法儿和吃法儿,要远远多于鸭。
9、讲道理,单论口味,“四大名鸡”说不上有多么突出。烧鸡、熏鸡、酱鸡这一类做法在北方各地都很常见,例如陕西的三原熏鸡、安徽的无为板鸭,口味不逊于“四大名鸡”,知名度却要差出去不少。
10、津浦铁路串联着北京、天津、济南、南京、上海等众多大城市,是中国最重要的铁路线之而德州扒鸡也顺着铁道北上南下,成为享誉全国的名吃。
11、此“德州”非彼“得州”,德州扒鸡的故乡是山东德州,而不是美国得克萨斯州。
12、 黄鼠狼和鸡结老表--不是好亲 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 黄鼠狼拉小鸡--有去无回 黄鼠狼立在鸡棚上--不是你也是你 鸡肠舌刮油--有也不多
13、既然如此,道口烧鸡还能在“四大名鸡”中占据一席之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口味,道口烧鸡可能真的是四大名鸡中更好吃的那一个。
14、 一只鸡娃两只鹰--给了你他就不高兴 蚱蜢碰上鸡--在劫难逃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周扒皮学鸡叫--自找挨打 珠穆朗玛峰上听鸡叫--高调 猪向前拱,鸡住后刨--各有各的门道
15、这一顿肥皮嫩肉、膘足脂润的扒鸡令人过瘾,旅中能如此大快朵颐,实在是件快事。
16、另外,“四大名鸡”的口味相对都比较重,而鸡肉又炖得烂熟,完全继承了鲁菜的特点,非常适合火车旅行的保存和食用。
17、所以说,“四大名鸡”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火车的互相成全,口味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18、符离集烧鸡起源于安徽宿州符离镇,是由德州扒鸡发展而来。与德州扒鸡类似,符离镇同样是因为津浦铁路经过并设站,带火了符离集烧鸡。
19、说起吃鸡,在中国人的饮食序列中,鸡一直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鸡鸭鱼肉,鸡是第一位的,有很多地区甚至还有“无鸡不成宴”的说法。
20、 掀翻了抱鸡窝--弄出许多黄(谎)来 咸鸡蛋--老腌(淹)哪 小公鸡害嗓子--不能再提(啼)了 小鸡吃碗碴儿--肚里有词(瓷)(比喻很有说的) 小鸡儿吃米--老点头
21、 母鸡跌米缸--饱餐一顿 母鸡飞上树--不是好鸟 母鸡下蛋呱呱叫--生怕别人不知道 拿着风凰当鸡卖--贵贱不分 拿着鸡蛋走滑路--小心翼翼
22、我们曾以为生活会一直这样下去的时候,猛然发现很多事情,早已成为了历史。
23、 骑着骆驼赶的鸡--不识高低 起重机吊鸡毛--大材小用 牵着骆驼数着鸡--高的高来低的低 三个厨子杀六只鸡--手忙脚乱 杀鸡的刀子--派不上大用场 杀鸡用牛刀--小题大作(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含有不值得的意思)
24、其实,烧鸡、熏鸡一类的食物,在北方多地都很常见,沟帮子熏鸡味道不一定要多突出,因为本来适合北方人的口味,况且通过陆路“闯关东”的主力人群也多是来自山东河北一带,烧鸡类熟食又不易变质,非常适合长途火车旅行食用。
25、“四大名鸡”基本都是北方特产,这主要是因为从清末到民国这一时期的铁路主干线主要是在北方,例如津浦铁路到南京浦口为止,卢汉铁路到汉口中断。当人们坐上火车之后,首先发现的就是这些来自北方的特产。
26、在“四大名鸡”的宣传语中,每一只鸡都号称自己是“四大名鸡之首”。但光说知名度的话,“四大名鸡之首”恐怕还得说是德州扒鸡。
27、“四大名鸡”之所以能成为“四大名鸡”,真的要好好感谢铁路,感谢历史的行程。现在坐高铁,除非特别远的路程,最多几个小时也到了,火车上不吃东西,忍到下车再吃也不是不可以;可是民国时期的“京沪铁路”,要足足坐上八个小时,这不是北京到上海,而是南京到上海啊。可以说,铁路时代的到来,也催生了火车餐饮的需求。
28、 豆芽炒鸡毛--乱七八糟 堵往笼子捉鸡--一个也跑不了 断了翅膀的野鸡--飞不了 踱脚青蛙碰着瞎臼鸡--难兄碰到难弟 二十一天孵不出鸡--坏蛋 房梁上挂鸡子儿--悬蛋
29、德州扒鸡在卤制之前,要喷蜜过油炸制,“四大名鸡”在工艺上其实大同小异
30、说起鸡类菜肴,往远点儿说,咱就得说说大清朝清宫御膳房里的鸡肴啦。据说乾隆皇帝的御膳房,就是鸡鸭“唱主角儿”,到了慈禧老佛爷当政时,虽然她喜欢吃鸭,但是也少不了鸡。要说国人不知道鸡的做法和鸡肴的种类,真是不应该。就拿普通的鸡菜肴来说,其花样儿和做法的名称就相当可观。如炸“八块儿”、酱爆鸡丁、宫保鸡丁、白蘸鸡、熘鸡片、芙蓉鸡片、熏鸡、烧鸡、扒鸡、腊鸡、肥卤鸡、叫花子鸡、红烧鸡、黄焖鸡、碎熘鸡、炒鸡丝儿、油焖栗子鸡、咖喱鸡、盐水鸡、糟鸡糟肉、荷叶鸡、麻油鸡、砂锅鸡、汽锅鸡、桶子鸡、清炖鸡汤,等等。如果再把全国南北方关于“鸡”的做法和吃法,凉菜和热菜统统集中起来,那就更数不胜数啦!现在,不是有不少饭馆动不动就打出“宫廷膳食”的招牌吗,要是说起那“御膳”中的鸡馔,也不少,如锅烧鸡、桃仁鸡丁、溜鸡脯、香酥鸡、芙蓉鸡片等。
31、 老大太上鸡窝--笨(奔)蛋(比喻不聪明) 老公鸡戴眼镜--官(冠)儿不大,架子不小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老母鸡抱空窝--伏(孵)着吧 老母鸡跟黄鼠狼结交--没好下场
32、在选料上,道口烧鸡一般选择两年以内的嫩鸡。在制作时,先将鸡身上抹匀蜂蜜,然后入锅炸至粉红,炸完之后便是卤,至少要卤上三五个小时,同样也可以达到脱骨的状态。
33、纵观全国,无论饮食习惯相差有多大,基本上都能用鸡做出符合当地口味的招牌菜,要说谁做得最好,还真有点难度。
34、 鸡公头上的肉--大小是个官(冠) 鸡叫走路--越走越明(比喻前途越来越光明) 鸡笼里过日子--一身的窟窿(比喻欠债多,到处是债主) 鸡笼里睡觉--睁眼尽窟窿(比喻没有一处好地方) 鸡毛掸沾水--时髦(湿毛)
35、当更多的竞争对手出现,沟帮子熏鸡也就显得不再拥有优势。并且,随着盘锦到营口的高铁开通,沟帮子的枢纽地位不再重要,沟帮子熏鸡渐渐成为怀旧美食。
36、德州扒鸡与人们日常所见的烧鸡、烤鸡最大的不同,便在于这个“扒”字。
37、沟帮子也是铁路枢纽,它是沈山线(沈阳-山海关)和沟海线(沟帮子-海城)的交汇处,关内来的火车在此分道扬镳,分别前往沈阳和大连方向。
38、 房檐上逮鸡--不好捉弄(比喻猜测不出来) 肥鸡饨汤--油水多 公鸡下蛋--没指望 黑老鸦下了个白鸡蛋--就当自己长得白 红鸡毛的挑刺--找毛病来 狐狸看鸡--越看越稀
39、 山鸡娶凤凰--不般配 山崖上滚鸡蛋--没有一个好的 十月里的鸡冠花--老来红 拾到鸡毛当令箭--少见多怪 收鸡毛的挑刺--找毛病来
40、(满布)的意思是:满布mǎnbù(无)满布(2)mǎnbù犹布满。●观鲁《山东省讨满洲檄》:「父老试思我山东,自夏商以来,代有望国。汉时桑麻,衣被天下,经师满布人间,较之今日江浙,犹似过之。」●茅盾《子夜》十一:「当下冯云卿的灰白脸上就满布喜气,他连疲倦也忘了。」●徐迟《精神分析》:「要是到了瑞士,雪山风景,里面满布了洋房,然后你带一个艳丽的肉体,在那里喝咖啡,喝香槟,吃牛排,吃肥鸡。」满布(3)mǎnbù(无)满布mǎnbù(参见满布,满布)
41、而德州扒鸡的“扒”主要体现在火候上,先要大火煮,然后小火焖,雏鸡要焖6-8小时,而老鸡要焖8-10小时。经过长时间焖煮的扒鸡,轻轻一抖,即可骨肉分离。
42、20世纪初,津浦铁路(今京沪铁路)和石德铁路(石家庄-德州)的全线通车,使得德州成为了当时华北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铁路枢纽。直至今天,德州铁路枢纽的地位也并没有下降,京沪高铁和石济高铁也交汇于德州东站。
43、 老母鸡上树--冒充英雄(鹰凶) 老太太啃鸡筋--难嚼难咽 老鹰抓小鸡--一个忧一个喜 冷水褪鸡--毛不拔(比喻非常吝啬) 两个臭鸡蛋--一个味儿(比喻一个样)
44、高铁时代,味道浓郁的碗面、烧鸡都逐渐退出了餐饮圈。
45、绿皮火车时代,站台上还有随车跑动的流动售货车
46、我又问他能不能给我照传统做法儿熏一只鸡,他说可以,并保证在味道和口感上让我满意。但是那一只熏鸡的价钱相当可观。我同意过几天来订做几只熏鸡,没想到几天后我因病住院了,一下子就过了一年多。而后,我也没再去那家饭馆。不过我倒真希望他们能让消失多年的“熏鸡”原汁原味儿地再现!听说有些个体户已经打出自己的“姓名招牌”卖熏鸡了,正准备抽时间去看看。
47、 打败的鹌鹑斗败的鸡--上不了阵势(比喻因失败而丧失斗志的人) 打狗不赢咬鸡--怯大欺小 大公鸡吃米--不计其数 大公鸡打架--全仗着嘴 大虾炒鸡爪儿--蜷腿带拱腰(比喻插躬屈膝、低三下四的样子) 大虾米炒鸡爪几--抽筋带弯腰 德州扒鸡--窝着脖子别着腿
48、在“四大名鸡”中,符离集烧鸡的存在感相对是比较低的。
49、“扒”是鲁菜最常用的烹饪手法之一般来讲是将初步加工处理好的原料改刀成形,好面朝下,整齐地摆入勺内或摆成图案,加适量的汤汁和调味品慢火加热成熟,勾芡、翻勺,将好面朝上,淋入明油,装盘。最典型的菜式有扒海参鱼肚、扒牛肉条等。
50、“四大名鸡”能在全国脱颖而出,不完全是因为美味,更应该感谢的是——
51、尽管如此,中国还是有传说中的“四大名鸡”——德州扒鸡、沟帮子熏鸡、道口烧鸡和符离集烧鸡。
52、现在途经安阳的火车上,广播还是这么播的:“乾隆皇帝南巡,途经道口,饿了,可怜皇上没饭吃,只有吃鸡……”中国有无数的美食都声称与乾隆有关
53、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无论是德州、沟帮子还是道口、符离集,在当时都是小站,并且距离核心大站都还有不短的路程。如果乘客是在大站上下车,或者很快就能到大站了,完全可以忍一忍,因为大城市的餐饮选择更多。可是,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小站,又是客流相对密集的集散地,烧鸡这样的当地美食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54、写到此,我奉劝一些小贩千万别蒙事儿。因为会“蒙”的终究蒙不了会吃的。再者说,你拿那所谓“传统吃食”蒙事儿,也是在糟蹋那些传统食品。如,一天我走到某条街道时,看见一家私人经营的熟食店门前的木头牌子上写着几个显眼大字儿——老北京熏鸡。看到这已经“阔别”60年的“熏鸡”,我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从那每只“熏鸡”的售价上,就可以肯定是假的!我曾经在位于北京香山公园山脚下那家经营老北京风味儿菜的饭馆吃过“熏雁翅”(熏排骨),那味道还算地道。于是我特意找到里面的厨师,问他为什么不卖“熏鸡”,他没有说么。
55、 鸡毛上天--随风飘 鸡拿耗子猫打鸣--乱套了 鸡子儿下山--滚蛋 九斤重的公鸡--官高势大 懒鸡婆抱窝--守着摊儿过
56、不过符离集火车站并不像德州一样,直至高铁时代还是铁路枢纽;也不像沟帮子一样,至少还坚持到了高铁时代。2006年,符离集火车站就停办了客运业务,符离集烧鸡的存在感相比于其它几只鸡也要差一些。
57、铁路枢纽带来了大量的客流,旅客们要吃饭,这样就给了扒鸡崛起的机会。当时,扒鸡店铺大多集中于火车站广场前,出现了铺靠铺、摊连摊的现象。
58、与德州扒鸡类似,铁路枢纽成为沟帮子熏鸡闻名关外最重要的因素。不同史料上关于沟帮子熏鸡创始人的记载并不相同,但大多认可创始人是安徽人,跟随闯关东的民众流落至锦州沟帮子——这里是通关要道——并在此以熏鸡为业。
59、 鸡毛掸子--尽招灰 鸡毛点灯--十有九空 鸡毛掉并里--不声不响 鸡毛过大秤--没有份量 鸡毛落水--毫无反响
60、 王八肚上插鸡毛--龟(归)心似箭 冷水烫鸡毛--难扯 五彩公鸡屙屎--滑稽事(花鸡屎)(比喻举动逗人发笑) 蟋蟀斗公鸡--各有一技之长
61、说起各种鸡肴的做法儿,您要是不讲究、不较真儿,那干脆您甭听、我甭写。因为如果在做法儿上进行了所谓“创新”,可是名称还是那个名称,那就名不副实啦。我不大喜欢吃鸡,但是那烧鸡要是做得有滋有味儿,我一次能吃一只。前不久我在住院期间,中午刚输完液,恰逢一个朋友来看望我,给我买了一只某著名老字号商家的烧鸡和熟肉。我这个“没出息”的馋人,中午吃饭时,一只烧鸡几乎全部吃光,只剩下一个鸡脖子。提起“炸八块儿”,那就属我院昔日的房东老太太最拿手儿。这位老奶奶特别疼爱我弟弟,一次我弟弟不小心把一只刚长大点儿的小母鸡弄死了。我弟弟很害怕,他知道房东老奶奶特别喜欢鸡,于是主动向老奶奶坦白说“我把您的一只鸡弄死了”,当时我弟弟才4岁。没想到老奶奶一听,说:“孙子,没关系,正好奶奶给你炸八块儿吃!”于是我也饶有兴趣地看完老奶奶“炸八块儿”的过程。可惜老奶奶“偏心”,只给我一小块儿鸡肉吃,而把一盘儿“炸八块儿”全给我弟弟吃了。我当时就觉得这小母鸡儿做成的“炸八块儿”非常好吃。我认识一个天津某著名大饭店的厨师,他做鸡有拿手儿的几招儿“绝技”,可惜我没好意思问这菜名儿。我只看见他把鸡褪毛儿后,把一双筷子从鸡腚眼儿插进去只轻轻用筷子一搅,就把鸡肠子等统统取出来,然后进行了一系列处理后,把处理好的鸡又是蒸又是炸,好像还加进不少调料,结果,那做熟的鸡非常好吃!这名称、做法随着老厨师早已去世,也就成了悬念。
62、沟帮子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在沟帮子熏鸡的宣传语中,也号称自己是四大名鸡之首,但是说实话,沟帮子熏鸡的知名度差德州扒鸡一大截。
63、 鸡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 鸡蛋和西瓜--经不起摔打 鸡蛋里面找骨头--百般挑剔 鸡飞蛋打--两落空(比喻毫无所得) 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
64、美味如此,德州扒鸡能走出德州,全国知名,最应该感谢的还是火车。
65、当然,坊间对于德州扒鸡的评价一直都是褒贬不一的,认为德州扒鸡“名气大于实力”的大有人在。出现这种评价原因有二:一是德州人认为扒鸡要新鲜的才好吃,而现在市面上很多的德州扒鸡都是真空包装的;二是买德州扒鸡和买北京烤鸭一样,很多人都有吃亏上当的经历,就连唐鲁孙先生也曾着了道。
66、 拿着鸡毛当令箭--小题大作(比喻把小事当成大事来处理) 拿着野鸡做供品--家财难言 你吃鸡鸭肉,我啃窝窝头--各人享各人福 盆子里摆鸡蛋--不数的几个 屁股坐在鸡蛋上--一塌糊涂
67、免费咨询热线:4008521258 QQ: 1648310206
68、在关外,沟帮子熏鸡多少还是有些知名度的,辽宁电视台以前就有不少沟帮子熏鸡的广告,往往都还是在重要的时间段。
69、道口烧鸡来源于河南省滑县道口镇,和德州、沟帮子不同,道口并不是铁路枢纽,而且道口所在的道清铁路(道口镇-清华镇)并不像津浦铁路、卢汉铁路(卢沟桥-汉口)一样是铁路干线,只是一条省内铁路,所以道口烧鸡的传播并不像德州扒鸡和沟帮子熏鸡那么广泛。
70、 被打败的公鸡--垂头丧气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称秸秆儿扎的鸡--括翅也难飞 出锅的烧鸡--窝着脖子别着腿 床底下关鸡--提(啼)醒你
71、满布(2)mǎnbù犹布满。●观鲁《山东省讨满洲檄》:「父老试思我山东,自夏商以来,代有望国。汉时桑麻,衣被天下,经师满布人间,较之今日江浙,犹似过之。」●茅盾《子夜》十一:「当下冯云卿的灰白脸上就满布喜气,他连疲倦也忘了。」●徐迟《精神分析》:「要是到了瑞士,雪山风景,里面满布了洋房,然后你带一个艳丽的肉体,在那里喝咖啡,喝香槟,吃牛排,吃肥鸡。」
72、据曾养甫先生跟我说:“你如果坐火车经过德州,一定要让茶役到站台外面给你买一只扒鸡来尝尝。可是有一点,千万别在站台上跟小贩买,碰巧了你吃的不是扒鸡,而是扒乌鸦。快车经过德州时,多半是晚饭前后,小贩所提油灯,灯光黯淡,每只扒鸡都用玻璃纸包好,只只都是肥大油润,等买了上车,撕开玻璃纸一吃,才知道不对上当,可是车已开了。”
73、不开玩笑,德州扒鸡绝对是最适合登上火车的食物。火候到位的德州扒鸡,讲究的是整鸡脱骨,并且连骨头都是酥的,无需用力拆分,甚至不需要餐具,就能美美地吃上一顿。在绿皮火车时代漫长的旅途中,一只扒鸡配上一壶小酒,绝对可以登上火车食物鄙视链的顶端。
74、说起老北京人,尤其是旗人吃鸡,就不得不提到“熏鸡”。我小时候吃过熏鸡,最大的感受就是,吃过熏鸡后对烧鸡及所谓“德州扒鸡”、“道口烧鸡”等,似乎都不大感兴趣儿。老北京人喜欢吃的另一种做法独特的“鸡”,那就是“桶子鸡”。听老人说,这“桶子鸡”是著名的“焖炉烤鸭”老字号店铺“便宜坊”的又一有名食品。说“桶子鸡”的做法独特,是因为首先这选料上,就必须选当年的小母鸡,又叫“童子鸡”。把这童子鸡杀死褪毛儿后,掏空内脏放进荷叶,再投进“桶子锅”里。所谓“桶子锅”,其形状也显独特,是用深底儿大铁锅和没底儿的缸圈儿套在一起,加固而成。把童子鸡放进“桶”里后,再放进水,并把葱、姜、蒜、花椒、大料、盐等调料放进锅水里,先开大火,后改小火,焖煮而成。桶子鸡既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切成丝儿与黄瓜丝儿等拌了吃,那口感清淡鲜美的桶子鸡堪称美味佳品。
75、在道口烧鸡成名过程中,铁路的因素并没有那么绝对,而相对不错的口味,使得即使当地铁路衰落之后,道口烧鸡也没有衰落。
76、现在,这些鸡据说都是以“催生”的方式快速养大的,那鸡肉做熟后,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做的,吃起来总觉得没有昔日的同类鸡肴香。现在饭馆的一些做法儿,我还真吃不惯。而现在一些个体户卖的烧鸡、酱鸡等熟鸡食品,我还真不敢吃。倒是我太太做的“白蘸鸡”,我很爱吃。她做得味道不错,再蘸加了蒜汁儿的酱油吃,那口感就更好了。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我童年时一些走街串巷卖烧鸡的小贩,他们做的烧鸡真好吃;还有一些个体户经营的小铺儿,卖的烧鸡、酱肉、猪口条等熟食也非常好吃。这可能是在手艺上各有“高招儿”吧!
77、德州位于京杭大运河沿岸,明清时便是商贾往来之地。要考究起德州扒鸡的起源,据记载,明末清初,德州城内及码头上就有提着篮子卖烧鸡的。后来,码头烧鸡经过多年以及多个商家的发展,渐渐变成了人们熟知的“脱骨扒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