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要害赵云(精选好句74句)
诸葛亮为何要害赵云
1、而且,关中被称为“四塞之地”(西边是陇山,北边是黄土高原,东边是黄河、潼关,南边是秦岭),看似易守难攻,但对蜀军而言,并非如此。
2、最后做出令关羽攻打樊城的决定,结果樊城未下而荆州失守,关羽败亡。刘备听说关羽被杀,执意出川讨伐不该讨伐的东吴,破坏联吴抗曹战略决策,诸葛亮仅点到为止也没有拒理力谏,以致刘备之败。本来刘备进位汉中王后,诸葛亮应建议立即调整兵力部署,加强荆州的防卫力量,才是执行隆中决策的正确方针。诸葛亮战略失误,使荆州地失人亡,因而夭折了隆中战略。
3、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蜀汉的大权和重责都担负在了诸葛亮的肩上。
4、因此,只要蜀国出兵,必能出敌不意,取得战争的主动权。
5、首先,未选拔任用才能超过自己之人。虽然他从下层提拔了蒋琬、董允、杨洪等人物,但这些人比诸葛亮更谨小慎微,更没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三国志》之作者陈寿评曰:蒋琬、费一“咸陈诸葛亮之成规,因循而不革”,姜维“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
6、政军统帅的诸葛亮不善于纳谏,不能正确对待不同意见,以致做出多次错误决策:(诸葛亮为何要害赵云)。
7、以章太炎的观点,而后关羽兵败,刘备和诸葛亮并未施以援手,是诸葛亮想借机杀掉关羽。没有出兵救关羽,这看起来是事实,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当时的情况并非那么简单。
8、以诸葛亮精心训练的数万精兵对付雍凉军区的一万多魏军,优势甚为明显。
9、理由之杀死关羽其实是一石二鸟,关羽之死为扫平日后的第二个障碍——刘封(刘备的养子)铺平了道路。章太炎根据史料中的记载,判断出刘封与诸葛亮素来不和,两人常有意见相左之时。而且与诸葛亮不同,刘封骁勇善战,身负战功,并且性格骄纵。章太炎推测诸葛亮担心刘备倘若身遭不测,刘封必定会兴风作浪,与他为敌,因此他借关羽之死,问罪于刘封,在刘备在世时就铲除后患。
10、事实也真如周瑜所料想的那般,曹操所携带的兵马也不过在二十万。而且当周瑜所携带的三万精兵和刘备的兵马在与曹操的第一次碰撞时,便是孙刘大获全胜。
11、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12、再者就是时机问题,赵云跟随刘备时,正是刘备最危难的时候,手上无兵可用,赵云基本就是守护着刘备,没有实操掌控兵权,待到刘备有兵可用,又是人才众多,直到后期无人之时,赵云已是满头白发。
13、所以,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自然要继承刘备遗志,进屯汉中,图谋攻魏。
14、一个是兴复汉室、鞠躬尽瘁的丞相,一个是才气超群,深受器重的爱将,却因为街亭之失,丞相留着眼泪下令杀了爱将。
15、可等到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就仿佛是换了一个人一样,败绩不断。那么真实的诸葛亮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他真的是用兵如神吗?
16、看到这,大家要问了,你不是说马谡3万张郃4万吗,怎么是优势兵力了?卖个关子,后面再说。
17、其次我们要提到的就是实力问题。赵云虽有高超的武义,但是在军事谋略上,却远不足。
18、于是,他命张郃率魏军主力大约4万继续西进救援陇右,命郭淮率约5千精兵从陈仓狭道实施奇袭,迂回祁山蜀军侧背,自己率2万人马进至郿县,压制赵云。
19、其赵云这个人很低调,不善于抢功劳。赵云不是关羽张飞,遇事总要讨个说法。赵云是个顾全大局的人,长坂坡单骑救主、截江救阿斗,立下那么大的功劳,连个名号将军都不是。赵云计较的不是这些,而是早日实现灭曹兴汉的大计。
20、其次,蜀国人才短缺,难以为继。一个国家想要持续地发展下去,除了英明神武的君主之外,更为重要的便是源源不断的人才。
21、其实章太炎提出这样的观点也有他的道理,诸葛亮作为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为了国家今后的长治久安,也出于个人的一些私心,做出一些弊劣的行为也不足为奇,这在历史长河中的著名人物里也并不少见。不过实际的诸葛亮真的如此心狠手辣、是一个两面派的人物吗?
22、糜芳差点坑死赵云,赵救刘备的孩子,舍出生命去敌军救回阿斗,不过在这时,糜芳却说他是去投降曹操,刘备虽然表面装作不信,不过心里已经在开始怀疑,张飞听后更是觉得相当道理,后来赵云回来,张飞就打算杀死他,若不是他手里抱得有孩子,可能张飞早就已经下手。但这还不是最可恨的事情。在襄樊会战的关键时刻,关羽本有机会取胜,但在关键时刻,糜芳却向孙权投降了。原因是他不能完成任务,害怕关羽的指责。大家都知道,关羽也是他几十年的同事,他却出卖他,最后,关羽战死,责任为主要在糜芳手中。
23、在火烧赤壁之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为了迷惑周瑜,提出在南屏山“借东风”,这就是演义中著名的“诸葛亮借东风”。
24、魏廷得到消息后决定出兵增援雍凉,迎击蜀军。但因为之前不重视蜀国、未作相关准备,只有在洛阳的中军能够调遣。
25、杜牧的《赤壁》之中曾有两句诗,用来调侃周瑜“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罗贯中大概也是受到了杜牧所提供的灵感,又给诸葛亮安排了一场借东风的戏。
26、建安十八年,孙权与曹操再次对峙在濡须,初次交战,曹军便败下阵来了。只好坚守不出,而孙权则是乘轻舟穿入曹操军队前沿,观察起来曹军的部署。
27、第一件事,诸葛亮南屏山借东风,让赵云接应。
28、马谡这样一个善出奇计的谋士在街亭惨败,从表面看是马谡无知所致,而实质上是诸葛亮用人不当所致。马谡虽然跟随诸葛亮多年,却一直仅是“高参”,从未担任过主将,他精于战略,拙于战术。而诸葛亮却把他推到了主将的位置,而且事后还反省自己,斩马谡后哭曰:“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他想到的仍然只是把庸才当成了人才用,始终没有明白自己用人失当是失街亭的根本原因。
29、对于刘封被杀确实也是事实,但当时刘备在世,若不是诸葛亮有充分的理由说服刘备,刘备是不可能轻易杀掉自己的养子的。
30、这位名将直到70岁时仍得自告奋勇,请求随诸葛亮一出祁山北伐,冲杀在作战第一线。在孟达被杀、街亭已失的颓败局面中,赵云再次被任命断后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他不但圆满完成任务,还不损失一兵一卒。可叹他一生追随刘备,却从未有机会独当一方。在三国中人才最为匮乏的蜀国,这是赵云的悲剧,何尝不是刘备的失误。
31、当时陶谦去世,曹操就想把他的人据为己有,并且还用皇帝的名义,赐封了他们兄弟二人,可悲他们给拒绝了,也许糜竺当时是真的拒绝了,但糜芳可不一定,后来在跟随刘备后,背地里搞了不少的小动作,所以刘备大业未完成,他的卧底可能性太大了。在长坂坡一战当中,因为曹操虎豹骑实力雄厚,所以刘备在逃跑的时候都顾不上妻儿,还是赵云一个人返回去找的,所以很多人就以为赵云曾投靠了曹操。
32、其赵云是刘备时代到现在资格最老的大将,元老之是五虎上将中唯一的硕果,现在去世了,和诸葛亮同时代的人,基本没有了,诸葛亮北伐感到孤单。
33、人们分析马谡失败的原因,说的大都是史书记载的那段话:“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但原因真是如此吗?
34、荆州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其处要冲,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联吴会,西通巴蜀。曹、孙、刘要吞并四海称霸天下,都必需先占据荆州。诸葛亮以惊人的智慧,绝妙的策划,在赤壁大战中捷足先登,一举夺取了荆州,并以此为基地,随后取得四川和汉中,初步实现了隆中战略,实现三分天下的局势。
35、马谡的任务是什么?就是抢在魏国援军到来之前占领陇山隘口,堵死魏军进入陇右的通道。只要成功,只有数千魏军又无援兵的陇右必将归蜀国所有,此次北伐将大获成功。此战正是整个战役的关键。
36、蜀军以山地步兵为主,骑兵数量非常少。就算以突然袭击攻取了长安,也没有能力迅速机动堵住各处进入关中的隘口。封不住隘口,关中平原无险可据,魏国能够快速做出反应,进入关中平原与蜀军决战。如此,蜀军将陷入被动。
37、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38、作为一个专业的历史研究者,章太炎也并非信口开河,他在文中也表述了支撑自己这个观点的理由:理由之一是诸葛亮作为谋士远见卓识,足智多谋,擅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如此一个颇有远见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怎么可能看不出关于所面临的危机,但他知道关羽的危机却不设法救他,显然是有别的考虑,因此章太炎认为,诸葛亮料想如果关羽不死,将来一定会成为他的竞争对手,阻碍他在朝中主政,因此想借机除掉他。
39、第北伐时,大臣曾反对诸葛亮与降魏的叛将孟达通好,指出“孟达小子,昔时振威不忠,后又背叛先主,反复之人,何足与书耶”。可诸葛亮宁肯不用国内有才之人,对叛将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欲“诱达以为外援”,与书孟达,但孟达“无款诚之心”,始终不愿作为诸葛亮北伐的“外援”朋友,给了无可奈何的诸葛亮当头一棒。
40、除此之外,赵云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不会被重用。众所周知,赵云一直忠心于刘备,他是一个舍身取义的武将,也是一个低调的忠臣,对内部官职的斗争并不感兴趣,他只想把自己的能力用到武力上,因此,他根本不在乎那些所谓的高官厚禄。如果说蜀国是一个团队,赵云就像整个团队的保镖,他认为自己任务就是保护好整个团队,并没有想过向其他方面发展。诸葛亮需要的是谋士,而赵云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大将,在领导方面不占优势,难以担此大任,所以诸葛亮会带着他去打仗,不会给他升官的机会。
41、诸葛亮在视察时发现兵将、军资无损,从邓芝口中知道是赵云”亲自断后“,才使”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的实情后,也只是以赵云将士保存下来的”军资余绢分赐将士“,而赵云则以”军事不利,不应有赐“谢绝,建议全部充府库。军事失利完全是诸葛亮拒谏、固执、独断专行用个人爱将马谡为先锋所致,赵云为补救他用人的失误亲自断后以保将士、军资无损撤退,本应是有功将领,诸葛亮却推卸责任将其贬职,即使知道了实情,诸葛亮也不肯为赵云恢复原职,这就不仅有知过不改的错误,而且更有错上加错之嫌。可见,诸葛亮赏罚不明。
42、在此兵力基础上,诸葛亮命赵云率偏师大约一万人以声东击西之计从箕谷出兵,扬言出斜谷袭击长安,以此吸引钳制魏关中兵力。
43、《三国志之见龙卸甲》是由导演李仁港执导,刘德华和李美琪领衔主演的动作片。
44、孙权行动了,吕蒙白衣入荆州,袭取了荆州。试想,如果此前诸葛亮派赵云来守荆州,十个吕蒙来也是白给。
45、刘备跑到荆州的时候靡芳也一直跟着他,主要是因为他们家有钱,在哪里生活都无所谓。曹操南征的时候刘备遭遇了长坂坡兵败,家眷再一次流失在战场上。这时候赵云单枪匹马冲到敌占区救她们,而靡芳看见之后居然告诉刘备赵云北上投敌!他知道赵云的勇武,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刘备舍弃赵云,再次为曹操除掉大敌,幸好赵云在长坂坡大发神威,带着阿斗安然无恙回到刘备身边。
46、“以逸待劳,以饱待饥”,这无疑是对曹魏最好的选择。只要固守要害,坚守不出,任你有近妖的才智,也终将会因为粮草断绝的问题退兵而去。
47、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工作勤勤恳恳。在西汉时期,陈平任汉左丞相,刘恒皇帝一日问,全国一年审决了多少案件,全国一年的财政收支有多少,右相周勃答不出来,刘恒问陈平,陈平说:“这些事有人主管。”刘恒问:“谁主管?”陈平答道:“陛下要了解司法问题,可以问廷尉;陛下要了解财政收支,应该问治粟内史。”刘恒又追问:“如果什么工作都有人主管,那么你管什么?”陈平答:“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候;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帝乃称善。(《史记。陈平传》)
48、现在蜀军有三大优势:兵力优势,以逸待劳,地形有利。别说三个,有其这个仗就有很大把握打赢。
49、当然,章太炎写《正葛》时刚30出头,他写这篇文章,其目的是借古讽今,讽刺有些人为了巩固政权不惜玩弄手腕采用各种手段。后来章太炎也认识到自己观点的不足,15年后,他重新梳理史料,整理来龙去脉,对这篇文章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后更名为《思葛》。
50、其次,赏不信。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赵云与邓芝为疑兵,因诸葛亮错用马谡,北伐失利。赵云、邓芝在兵弱敌强的形势下,“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退军无损失,却被诸葛亮贬为镇军将军。
51、仅以一对手司马懿为例,诸葛亮自知有了司马懿,出师必不利,故听说曹睿封了司马懿后大惊:“必为蜀中之大患。”后听说司马懿被罢官又大喜。司马懿被封为平西大将军后,诸葛亮则“顿失跌足,不知所措”。
52、马超去世,诸葛亮说,我甚惜之,以为折一臂,也没有哭,但是,赵云去世,诸葛亮哭了。
53、当年蜀国群臣逢迎宦官黄皓的时候,也是唯独陈寿不愿去攀附黄皓,导致多次贬谪。由此观来,陈寿所书的《三国志》关于诸葛亮的记载还是有可信之处的。
54、在章太炎论述中的另外一个人物李严,话说刘备在永安托孤时,身边仅有两个大臣,他将政务交给诸葛亮管理,将军队交给了李严,后来李严在诸葛亮的弹劾下,被刘禅废为庶人,那么他是自己作死还是被诸葛亮所排挤的呢?
55、他就是靡芳,是徐州富豪糜竺的亲弟弟。虎牢关之战不久后陶谦把徐州托付给刘备,原本刘备不想接手,但糜竺和陈登这些徐州士族愿意资助他武装十万军队。刘备有了他们的支持之后刘备正式入主徐州,糜竺靡芳两兄弟也成为刘备的手下。后来吕布趁着刘备不在徐州的时候强行夺城,刘备的家眷成为俘虏,于是糜竺又把自己的妹妹糜氏嫁给刘备,于是靡芳成为刘备的小舅子。
56、诸葛亮提前离开南屏山,让赵云来接自己。丁奉和徐盛见诸葛亮已走,立即乘船追赶,赵云在船尾,一箭射去,射断了徐盛船上的篷索。东吴将士们忌惮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也不敢再追击。
57、该打不敢打,连主动进攻的勇气都没有,注定了马谡必败。一支消极防御的军队,是没有办法战胜敌人的。要知道张郃可是号称“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对付这种消极防御之敌,真是小意思了。
58、只是天不假年,在与魏军对峙了百天的诸葛亮终究是病逝在了五丈原上。
59、想来是罗贯中太过于喜欢诸葛亮,才会不断地将其他人的一些智谋强行揉入到诸葛亮的生平之中,导致许多只看过《三国演义》而未曾看过《三国志》的人对诸葛亮用兵推崇至极。
60、战略是指组织发展的全局方略,是组织实现目标的重大方针与计划,正确的战略是组织走向成功的前提。诸葛亮在隆中制订三分天下的战略为蜀汉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其后荆州战略失误为蜀汉灭亡埋下失败种子。
61、可以说陈寿是很认同诸葛亮在对于蜀国政治方面的一些举措的,认为他是法治良相。但同时陈寿也指出,诸葛亮在国家治理上还是很有才干的,但是在带兵打仗的军事上有些不足。
62、但即便是诸葛亮,同样未在刘备面前极力提携赵云。当庞统嫌官小而抱怨,诸葛亮马上向刘备反映,刘备立刻将其升官。但赵云一则从无埋怨,诸葛亮也从不主动进言提携。
63、库叔认为,马谡死的一点也不冤枉,因为他犯了一个军人最不能容忍的错误。
64、每日早起晚睡,凡是二十仗以上的责罚,诸葛亮都要亲自过问,一日所食不到几升。如此这般地操劳,他又怎么可能长寿。
65、然荆州“东有孙权,常怀虎踞;北有曹操,每欲鲸吞”。当四川吃紧时,刘备授意诸葛亮将荆州交给心腹关羽,守荆州责任重大,关羽接印,诸葛亮擎着不授,又语重心长地叮嘱半天。这一动作表现了诸葛亮的忧虑,他清楚关羽的致命要害,把孙刘联盟,北拒曹操的战略方针一再告诫关羽,最后诸葛亮还是听从了刘备的意见,显示出诸葛亮对当时局势估计严重不足。
66、关羽出兵取樊城,随后水淹三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天下。曹操是吓坏了,甚至准备迁都。可是司马懿看得清楚,他知道在魏蜀吴三家都不希望关羽走得太远的情况下,他一定走不远。
67、而诸葛亮却并不想耽误魏军一段时间。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毕竟,蜀汉的实力比曹魏弱。他不能浪费金钱,更不能浪费时间,也不能故意失去军队。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派一向稳重、能力出众的赵云去确保箕谷不会迷路,确保这个可疑的士兵能够安全返回。
68、除了占据战略上的优势,诸葛丞相在排兵布阵更是一绝。
69、而且现在是在山间道路,山地战正是蜀军擅长,因此地形又对蜀军有利。
70、最关键的一点是,想借他人之手杀掉关羽,必然会使军事要地荆州失守,如此大的代价,不符合一个思维缜密的军事谋略家会做出来的疯狂举动。
71、很多人认为关羽是荆州这件事情,是由于他的大意,当时关于年近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锐气和作战能力,有些力不从心,另外因为年轻时候屡建战功,有些骄傲所以大意失了荆州。
72、马谡这样一个善出奇计的谋士在街亭惨败,从表面看是马谡无知所致,而实质上是诸葛亮用人不当所致。马谡虽然跟随诸葛亮多年,却一直仅是“高参”,从未担任过主将,他精于战略,拙于战术。而诸葛亮却把他推到了主将的位置,而且事后还反省自己,斩马谡后哭曰:“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他想到的仍然只是把庸才当成了人才用,始终没有明白自己用人失当是失街亭的根本原因。
73、这是从关羽自身的情况来分析,那么刘备为何选关羽独自镇守荆州呢?当时刘备的营中还有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人,他最终选定关羽,显然是因为关羽是他最放心的人。其余几个人没有被刘备选中,都各有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