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传说(精选120句文案)

2023-09-05 07:19:52

一、刘基传

1、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日渐专恣,朝中胡惟庸秉政。这时刘基已是年老体弱,加之论相结冤,定鼎和为政宽严的分歧,伴君如伴虎之危机四伏,然而产生了“倦鸟思故林,穷鱼思故渊”之意。所以,他以年老体衰为由,向朱元璋“乞骸骨”还乡。濒临时,朱元璋《赠刘伯温》诗云:

2、明朝对刘家算不上多好,也没有多坏,平安安安过了二三百年,不折腾,反而不会招来杀身之祸!

3、而且在元朝的时候,刘伯温凭借自己的本事一举考中进士,说明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比李善长这样的半吊子秀才要强上不少。

4、刘基忠公护国,不结d营私。据《明史·刘基传》载:丞相李善长得罪了朱元璋,朱元璋想撤换丞相,与刘基商量。刘基却说:李公丰功卓著,而且能调和诸将,不可以罢。朱元璋反问刘基:李善长多次想加害于你,你却为他说好话?刘基说:“调换栋梁,必须先得大木,如果用小木捆扎起来代理栋梁,大厦马上会倒塌。”

5、这些书藉有刻本和传钞,多出于江南及京畿书贾,风行一时,到近世依然流传。各类杂书极少出于伯温之手,大都是他人杜撰,依附他的大名以传。

6、但奇迹出现了:也在此时,有个名叫郑朱子的,因罪被抄没全家,权臣为迎合上意,建议对刘家缘郑家之例,朱棣却说:“刘璟家难例郑朱子。”没同意。命令刘璟家人将其尸体运回安葬。

7、文言观止丨子学遗珍——子路的形象

8、天生的禀赋跟后天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瞩目,他的老师曾经对刘伯温的祖父说道:他日这个孩子定当光大你家门楣振兴你刘氏家族 。

9、史载,明初第一任左、右丞相分别是李善长和徐达,李善长为人处世异常谨慎小心;徐达则长期在外统兵征战。他二人都没有和朱元璋形成大的矛盾冲突,但相位传到胡惟庸时,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10、翻译下来就是,荧惑星出现在心宿位了,皇帝该下个罪己诏……皇帝做个梦,刘伯温就说要停止刑罚。总之,在我们现在看来,结果是好的,但他说的那些原因纯粹是在忽悠人,感觉就像是个江湖术士。

11、小组成员:王程程,陆雨喆,耳诗莹,张心竹,朱洁

12、一个做事圆通,一个性格刚直;

13、头条|明清文人花式排行榜横空出世,袁枚李渔蒲松龄点赞转发!

14、刘伯温封诚意伯,我认为是按照功劳而来,并没有减小或夸大。

15、吴从善的《哀辞有序》写于洪武十三年二月望日,苏伯衡的《碑铭》写于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六日后不久,而朱元璋的那祭文写于洪武十二年的九月二十二日(“维洪武十二年,岁次已未,九月甲午朔,越二十有一日甲寅”)。可见,吴从善、苏伯衡的说法,均依从于朱元璋。

16、首先来说,刘伯温加入朱元璋的时间比较晚。徐达、常遇春、汤和等人都是从起事就跟着朱元璋,而且战功卓著。而李善长则是一直管理后勤工作,做得是井井有条。虽然刘伯温的能力、才学都比李善长等人厉害,但是毕竟建的功不够,而且资历也不够,因此,按照功绩来说,无法与淮西旧人相比。

17、刘伯温因为帮朱元璋建国有功,被封为诚意伯,后来这一伯爵禄位到了他长孙刘廌这里就中断了。

18、至正六年(1345),刘基北上大都,一路上看到了触目惊心的景象,写下了“逾淮入大河,凄凉更难观,黄沙渺茫茫,白骨积荒蕾……去年人食人,不识弟与妹”。水旱灾难,民不聊生,官吏贪暴,水深火热,危机四伏。决心重新步入仕途,拯民于水火之中。

19、还有一个儿子叫刘璟,生于1350年,因燕王朱棣篡位,誓不入朝,并直言燕王将以篡位永写史册,被捕入狱,在狱中自杀身亡。

20、朱元璋听说后勃然大怒,竟停发了刘伯温的俸禄。刘伯温无奈,只好亲自回到京城,上表忠心,然后就住在京城,留在朱元璋的眼皮下面,以消除他的疑心。无奈不仅是胡惟庸想除掉他,就连朱元璋也想要他的命:连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们都不信任,又怎会信任比他们晚来到自己身边的刘伯温呢?

二、刘基传说

1、洪武(明太祖年号)三年任命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任命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爵为诚意伯。第二年赐他告老还乡。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料事如神。他生性刚直,嫉恶如仇。到此时回到山林隐居,只有喝酒下棋,从不提自己的功勋。八年,刘基病重,过了一个月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

2、在历代开国帝王中,朱元璋是出身最卑微的一个,因此编造关于他的神话传说以证明朱是真命天子就较之其他开国帝王尤为必要。出于“君权神授”的政治目的考虑,他让刘基扮演了“天命所归”的见证人。朱元璋所赐的一系列御书诏诰,自然也成为了刘伯温神异传说产生的源头。

3、洪武元年(1368)5月,朱元璋到汴梁巡视,命丞相李善长和御史中丞刘基留守京师。临行前,朱元璋嘱咐刘基要整肃纪纲,督察奸恶。刘基对朱元璋的重托十分感动,认真地负起责来,“凡作奸恶犯科者,无论官价职位高低,一概依罪论刑”。中书省都事李彬不法事罪当死,而李善长素善彬,请缓其事,公竟奏诛彬。

4、后来,当朱元璋攻下浙江金华,刘伯温才带着《时务十八策》来投奔朱元璋,开始了他的建功立业的一生。

5、刘基,字伯温,小时候,因父亲刘爚任遂昌县教谕,在外工作,母亲富氏便成了他的启蒙老师。刘基天资聪慧,5岁时能将半部《国风》背诵得滚瓜烂熟。

6、灭陈友谅、执张自成、降方国珍、逐鹿中原、剿灭群雄、扶成帝业。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称帝。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授刘基为太史令兼御史中丞,并授“弘文馆学士,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赠封“诚意伯”。

7、(注:本文参考陈国生《刘国师雅宅娶亲》和朱勇华《刘基的缙云渊薮》两文综合写成)

8、听书活动每期向读者推荐一本书,本期《明史》共89集,根据时长,每天更新1至3集不等;

9、他在游览西湖时,曾预言金陵王气:“有异云起西北,光映湖水中。时鲁道原,宇文公谅诸同游者皆以为庆云,将分韵赋诗,公独纵饮不顾,乃大言曰:‘此天子气也,应在金陵,十年后,有王者起其下,我当辅之’”(《太祖实录·刘基传》)

10、刘璟在狱中自尽,朱棣的臣子里有人提议将刘家满门抄斩,朱棣念在他是功勋之后,没有同意。

11、等到了朱元璋身边,刘伯温大展拳脚,其他人不看好朱元璋时,刘伯温却为他制定了各个击破的策略,“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其他人为了自己的性命劝朱元璋向陈友谅举白旗时,刘伯温一针见血地指出陈友谅骄兵必败,那些哭着喊投降扰乱军心的都该拖出去打死。

12、这说法是有所本的,如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旧题万斯同《明史纪传》《刘基传》附《刘琏传》、徐乾学《明史列传》《刘基传》附《刘琏传》、旧题万斯同《明史》《刘基传>附《刘琏传》、王鸿绪《明史稿》《刘基传》附《刘琏传》等等。其中,除王鸿绪《明史稿》及张廷玉等《明史》中“太祖尝欲大用之”作“太祖常欲大用之”外,其余传文皆完全相同。

13、刘璟体貌雄伟,虬髯丰茂,论说精辟,明快直白,朱元璋喜爱他。一日召见,对他说:“朕欲卿日夕陪伴左右。夜考《宋纪》,惟閤门使一职类似仪礼司,立百官之上,能为朕宣唤传递。安置你在这位置上,最是恰当不过了。”就授予此职,还赐予宅邸、宝马、锦衣、玉带,更用金色将“除奸敌侫”四字写在铁简上赐给他,并且命令说:“百官敢有不法的,卿持此铁简纠正他。”当时正好一个姓袁的都御史上奏有关车牛一事不称旨意,刘璟就当殿用铁简敲击他的头颈,下手还不轻呢。朱元璋说:“正当如此!”从此,满朝官员都是很畏忌刘璟。

14、其次,刘伯温是个倔强的文人,而且是宁折不弯,与朝中大臣的关系并不是太好。而且朱元璋很多疑,一直认为刘伯温看不起自己,刘伯温平常又有些文人脾气,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有点装,所以更为朱元璋所不喜。

15、听陈西滢、凌叔华之女陈小滢谈父辈的故事|许云倩

16、《春江花月夜》像一个意外|宋执群

17、元璋又问:“杨宪、汪广洋、胡惟庸这三人如何”?杨宪是朱元璋的亲信,也是刘基的好友,但刘基却说杨宪虽有相才,但器局、肚量偏狭,不能容人,汪广洋有些能力,也有智谋,但识见偏浅,没有登高望远之能,胡惟庸更不行,德才均不配位,丞相好比驭者(车夫),胡惟庸不但驾驭不了马车,恐怕连车辕都会被他毁掉。

18、然后,他唯一的愿望也就只能是在家好好养老了。是以他闭门谢客,谨防被人捉了小辫子,被人构陷。

19、老朱本来派使者去日本协商解决“海盗”问题,这本是两国之间正常的外交礼仪,然而日本国王看罢诏书勃然大怒,当场斩了五位特使。

20、刘基是二十出头就已结婚了,直到大约36岁时才又娶了陈夫人,38岁时才生了第一个儿子,39岁时才生了第二个儿子。这在古代算是晚年得子了。不用说,他的两个女儿更是他五十岁以后所生。

三、刘基传翻译

1、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2、——刘伯温二夫人陈氏探问及其在缙云的民间传说

3、这段记载是说,朱元璋罢免了李善长的宰相职位,然后问刘伯温(刘基)杨宪、汪广洋、胡惟庸三人谁适合当宰相?结果,刘伯温也不管人家跟他关系好还是坏,一一指出了这几个人的不足,虽然朱元璋听得直皱眉头,但后来,这三人还真碰上事儿,全倒了,这一回合刘伯温观察准确,满分。

4、刘基一生好学,年轻时就读石门书院,22岁中举人,23岁考上进士。刘基对元朝政权的腐败无能有着深刻的认识,看穿元朝的无可救药,于是,1358年辞官归隐青田,将自己满腹经纶和对社会的愤慨,以及自己的理想和希望,熔铸于笔墨,写出闪烁着智慧火花的寓言《郁离子》。

5、无论如何,刘家势力开始衰落,刘基长子在刘伯温死后,继续为官,然后受到胡惟庸攻击,无奈之下投井自尽。于是朱元璋把刘基伯爵爵位给了刘基长孙刘廌。

6、A.刘基在元朝时曾被“行省辟之”,他嫌官职太小而“谢去”。明太祖对他“宠礼甚至”,封他为“御史中丞”,他才竭忠尽智为太祖出谋划策。

7、王宇婧:随园(散落在南京街头的明清文学之五)

8、④象纬:日月五星,泛指星象。

9、概言之,刘琏做事周全,情商极高。

10、刘伯温的死,表面上看是疾病所致,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死于残酷的政治斗争。朱元璋明知淮西集团和新崛起的浙东集团针锋相对、互相仇恨,但却故意不采取任何措施,反而时不时地添一根柴、加一把火,自己享受"坐山观虎斗"的乐趣。

11、 刘伯温是个大才子,文学水平很高,还懂兵法

12、刘基在接到诏书的时候,他就知道,皇帝朱元璋已经不需要他了,是以把能拿走的,都命人带上,运回了老家。

13、而蛛网救人这一类故事,不仅出现在刘伯温传说中,也出现在刘秀的传说中。

14、故里现存完好的人文景观,主要有建于天顺三年的刘基庙(墓)、刘基故居(因拍电视剧《刘伯温》,重修了刘基故居)、书院、刘基读书路、聪明泉、刘集墓(刘基高祖)、天葬坟、白鹤仙桥、武阳亭、云来亭、故里纪念亭、盘谷亭、辞岭亭、擎天亭、官刺吏墓、刘貊墓(刘基次子刘璟后),刘璟祠、刘琏祠等。

15、在方国珍举兵时,到处烧杀抢掠,元朝官府对方国珍无可奈何,于是就派刘伯温当了个元帅府都事。而刘伯温也确实有本事,将方国珍治得服服帖帖。不过呢,当方国珍被招安之后,元朝廷认为刘伯温在滥用职权,擅作主张,还把他贬官了。

16、(本文刊于2020年7月23日解放日报朝花周刊)

17、洪武三年,皇帝朱元璋下诏书,说刘基年纪大了,应该在家陪老婆孩子,然后就把他打发回了乡下。

18、⑥陈友谅:反元军首领之在江西、湖广一带。

19、⑤俦(chóu):同一类人。

20、后来刘氏都没有人出仕,直到刘伯温的第九世孙刘瑜出任处州卫指挥使,继承刘伯温的诚意伯。再有记载,刘瑜死后诚意伯的爵位传给了刘瑜的孙子刘世延。刘世延的下一位继承人就是刘荩臣,刘荩臣并没有什么作为直到清朝建立,传到刘荩臣的儿子刘孔昭,后面的记载就断了。

四、刘基传阅读答案

1、(出自):明·刘基《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鱼幕燕依栖浅,轩鹤冠猴宠渥新。”

2、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14世纪最重要的也是人才!有志建立一番功业的朱元璋,也非常渴望人才,听闻刘伯温大名,于是就在1359年派一个叫孙炎的人前往聘请。

3、《神道碑铭》载:公竟奏诛彬,由是与善长大忤。力请归乡里。濒行,奏:“凤阳虽帝乡,非建都之地;王保保虽可取,然未易轻举也。”其冬,帝手诏叙其勋伐,召赴京,赐赍甚厚,追赠基祖、父皆永嘉郡公。累欲基爵,基固辞不受。

4、等到朱棣做了皇帝,想起刘璟,征召他,刘璟不从,朱棣派人强行将之押到南京。

5、广告推广古道建设航拍视频

6、不就是一只蚊子吗|叶浅韵

7、二月中,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使刘基相当的心寒。

8、李善长重视老乡的情谊而是亲自找刘伯温请求网开一面放过李彬,刘伯温不答应并立即上报给太子处以李彬死刑,导致李善长丢了面子,而胡惟庸和李善长都是淮西老乡,后面李善长告老还乡后,胡惟庸就成了淮西的代表人物,这两派的矛盾慢慢的就集中到了胡惟庸和刘伯温两人的身上,两派的斗争也就越来越激烈。

9、(拼音):rù mù zhī bīn

10、方國珍起海上,掠郡縣,有司不能制。行省復辟基爲元帥府都事。基議築慶元諸城以逼賊,國珍氣沮。及左丞帖裏帖木兒招諭國珍,基言方氏兄弟首亂,不誅無以懲後。國珍懼,厚賂基。基不受。國珍乃使人浮海至京,賄用事者。遂詔撫國珍,授以官,而責基擅威福,羈管紹興,方氏遂愈橫。亡何,山寇蜂起,行省復辟基剿捕,與行院判石抹宜孫守處州。經略使李國鳳上其功,執政以方氏故抑之,授總管府判,不與兵事。基遂棄官還青田,著《鬱離子》以見志。時避方氏者爭依基,基稍爲部署,寇不敢犯。

11、点“在看”送我一朵小黄花

12、这次谈话可谓如履薄冰,直接决定了刘伯温的命运。朱元璋提出了五个宰相人选,有淮西集团的,有与刘伯温关系密切的,还有刘伯温自己。很多时候人往往是被自己打败的。刘伯温巧妙地回答了对其他人选的看法,但对自己的说法却毁了他,而且是致命的。从此朱元璋与他决裂。其实如果我们是朱元璋也可能会怒然,我们可以模拟下朱元璋的心理:“我让你当宰相是看得起你,你竟然还不当。你是看不起宰相这个职位,想坐老子的龙椅?说今没人有资格作这个宰相,你是觉得我没有你刘基就不行了?”刘伯温的“直言不讳”真的很容易让人产生这种误解,可实际上或许他只是单纯的觉得自己有当宰相的能力却没有当宰相的气魄,又或许是他觉得不能让朱元璋认为他在假装谦虚便故意找了一个自己的缺陷来推脱。

13、(解释):把天作幕,把地当席。 原形容心胸开阔。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

14、刘基因为谈洋陵墓的事儿,被丞相胡惟庸攻击——实际上是胡惟庸跟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与刘基为首的浙东集团的斗争——被朱元璋怪罪。

15、刘基幼时聪颖异常,他的老师郑复初对刘基的父亲刘爚说:“您祖上德行深厚,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您家门庭。”元至顺四年,参加科考选为进士(中三甲第20名),授职高安县承,有廉洁刚正的好名声。后行省大臣征召他,(改任行省职官掾史),不久,刘基辞官离开。(至正九年)起用为江浙儒学副提举,因建言监察御史失职一事,被台臣所阻,两次递上辞官文书后归隐。刘基博通经史,对于书籍没有不细心研读的,尤其精通星象谶纬的学问。西蜀的赵天泽谈论江左的杰出人物时,首先称赞刘基,认为刘基是诸葛亮一类的人物。

16、⑪地:余地,这里指开脱。

17、由于刘伯温为明朝开国功臣,富于奇谋妙策,民间传说纷纭,因而为秘密会社所利用。

18、何况刘伯温实在是太聪明了,任何一个皇帝也不能接受身边有这么个机智过人的臣子,万一他把心思用在了阴谋叛变上,皇帝该怎么办?

19、可惜,皇帝已经不愿用他了。

20、审校:付婷婷/责编:杨衢

五、刘基传文言文翻译

1、刘基赶紧进京谢罪,后来朱元璋念在他是功臣份上没有怪罪,把刘基赶回老家,然后刘基回家没多久就病死了。

2、洪武四年(1371年),刘伯温被“赐”回老家,但因为胡惟庸找事情,刘伯温的俸禄都罚没了,没办法只好入京谢罪。在京城期间正好碰上过年,新年第一天,刘伯温和其他大臣共同朝贺朱元璋,写了首《乙卯岁首早朝奉天殿柬翰林大本堂诸友》暗搓搓表达心情,最后一句是这样的:

3、洪武十二年,刑部尚书沈立本出任江西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或省长)。立本平时谄媚依附权臣,到任后专门做迎合拍马上司的事,刘琏坚决反对。立本每每“动以危言”,想威逼刘琏,刘琏愤怒说:“我在殿上亲受帝命,参政江西,只知报国而已,其他的就不考虑了,怎会听你指使!”由于气愤而得病,六月某日死于公署。(据吴从善《故参政刘君孟藻哀辞有序》)

4、①行省:元代中央之下的大行政区,全国分十大行省。

5、正厅有刘基及其子刘琏、刘璟坐像三尊,左廊有个900斤古铜钟。庙多明、清、现代名人,如明正德皇帝、清乾隆大学士刘权之、于右任、章太炎、蔡元培、林森、居正等书题的匾额楹联。庙前有广场,可容数千人。

6、中国古代一直都有说天机是不可泄露的,但历史上也不乏有泄露的天机的能人,那么历史上泄露的天机的四个人下场是什么样的呢?四个人里面有三个人都是结局相似,只有一个人是结局尚好。

7、——他足智多谋,曾多次被朱元璋称为:“吾之子房也。”

8、临终前,刘伯温把两个儿子喊过来教育了一番,要他门凡事小心谨慎点,别强出头,惹人注意;又叮嘱他们,等胡惟庸挂了,就把自己留下来的“大明稳固江山方针”告诉朱元璋,因为皇上到时候肯定会想起他;除此之外,刘伯温还把收了一辈子的天文书拿出来,让儿子转交朱元璋。

9、刘伯温的悲惨命运就此注定,据《明史.刘基传》的记载,1375年,刘伯温感染风寒,身体不适。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竟然让痛恨刘伯温的胡惟庸带太医来开药,这样的药方刘伯温敢吃吗?但朱元璋在胡惟庸背后虎视眈眈地盯着他呢,他只好吃下此药,之后病情果然更加严重。

10、刘伯温自幼是聪明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熏陶之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精心研究颇有心得,刘伯温的记忆力是非常之好,读书是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是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

11、刘基(1311—1375)字伯温,南田镇武阳村人。刘基原是青田县人,故时人称刘青田。洪武元年三月,授资善大夫,御史中丞兼太子赞善大夫;洪武三年七月,授弘文馆学士;洪武三年十一月,特加封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护军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为纪念先贤,今文成县名就以刘基谥号命名。

12、例如在咸丰、同治间传抄的天地会文献里,刘伯温便被崇祀为襄助排满的民族英雄。在天地会的神坛“木杨城”,伯温与诸葛亮并列一席,其上有“伯温塔”。相传他遗下锦囊妙计,翊助志士把满清剪除。

13、③投劾:官员投呈,弹劾自己,请求去职。

14、刘基敢于与元政权决裂,是他人生转折的关键。此一步,成了他走向辉煌的起点。

15、他们都是博览群书,记忆超强。刘琏为人敏慧警颖,没几岁,他读文章看过两三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记住,而且终身不忘。刘璟也是二十来岁,就已是读烂经史,将兵法的“韬略握奇”诸说研究个底朝天,还旁及佛家道家学说。

16、其实原因只有一个:朱元璋对刘伯温有了杀心,而且马皇后劝不了。前文提到朱元璋对马皇后是十分敬爱的,既然她都求不了情,那唯一保住刘伯温的办法就是让他早早离去。虽然离去的原因很简单,但朱元璋到底为何要杀刘伯温?毕竟他曾经那么敬重这位谋臣,还尊称其为“老先生”。

17、到了明世宗嘉靖年间,有人上书嘉靖帝,再次历数刘基作为开国元勋为大明做的贡献。

18、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12岁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①辟之,谢去。起为江浙儒学副提举②,论御史失职,为台臣所阻,再投劾③归。(刘基在元朝极不得志,四度罢黜赋闲)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④之学。(博览群书,尤爱天文、兵法)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⑤也(“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19、那么,种种关于刘基的传说到底孰真孰假呢?

20、陈丽俏:芥子园(散落在南京街头的明清文学之八)

1、C.刘基在大旱时“决滞狱”,“止滥杀”,为许多犯人平了反,于是“雨随注”。这虽说有迷信成份,但这些举措是顺乎法理人情的。

2、特别是军事才能,他们就更都是“绝有父风”了。

3、刘基的历史功绩在于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勇敢地承担起统一中国的任务。他的功绩是多方面的。

4、然而,刘璟千不该,万不该,没有听刘伯温的遗训,出来做官,做官也就罢了,在靖难之役时,还站错了队。

5、其一副药的效果太长,相隔十几天之后才发作,现实中从药理学病理学上说不通,除非开了一个疗程的药,一直吃十几天的药,一直吃不好,还一直吃直到吃死为止,不合常理。其知情人太多,在中药方做手脚毒害人命,如果是受人指使这应该是绝密。

6、刘基故居:故居为五开间。1311年6月15日,刘基生于此;1375年4月16日死于此。

7、青田刘基,帮助朱元璋平定天下,尊为军师。晚年,在十分严峻的环境中,逐渐失去朱元璋信任。告老还乡后,为避祸,行为超乎寻常的谨慎,处事超乎寻常的低调,仍引起朱元璋疑忌而夺去俸禄,最后在忧郁中死去。建文四年(1402)次子刘璟被明成祖抓捕入狱,狱中自缢。刘基家人族戚为避诛连,秘密出逃,亡命山林,从而造就他一生的坎坷经历包括家室,至今让人不断探问。近日发现刘基二夫人陈氏为缙云人氏,殊为意外,特予辑录,与君分享。

8、针对刘伯温之死的还有另外一种民间说法,幕后的真正的主使人是朱元璋,那么真的是朱元璋吗?咱们来看看朱元璋的态度,李善长离任之前,朱元璋对刘伯温几乎是言听计从很信任,朱元璋对刘伯温态度的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就是从朱元璋跟他讨论丞相人选的时候,可惜刘伯温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因为朱元璋这个人相当爱面子,对他提出三个人选,让刘伯温不屑,从这之后就慢慢冷落了刘伯温。

9、在朝堂内部,以李善长等人为首的开国功臣们,属于淮西集团,多是朱元璋的老乡,也是朱元璋赖以建立明朝的核心力量。而刘伯温是浙东集团的领袖,虽然功绩卓著,但毕竟不是一直跟随朱元璋鞍前马后的好兄弟,所以朱元璋给予他的待遇远远比不上李善长等人。

10、刘廌之子本来应该继承伯爵爵位,可是明成祖嫌刘廌之子年龄太小,不能到朝廷履职,干脆不封了。

11、吴元年(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任命刘基为太史令,刘基上呈《戊申大统历》(洪武元年刊行,岁次戊申,即公元1368年)。荧惑(火星)停在心宿的位置(预示有灾祸),请太祖下诏书罪己;天大旱,就请太祖审理判决滞留的案件。太祖就命刘基审理冤案,为民平反,随即大雨有如水注。于是上请太祖立法定制,以防止官府滥杀无辜。太祖刚想杀人,刘基恳请听听缘故,太祖把自己做的梦告诉他。刘基说:“这梦是得土得众的征象,应该停止行刑等候佳音。”三天后,海宁受降,太祖听了很高兴,于是把囚犯交给刘基,然后放了他。不久,太祖拜授刘基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12、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刘基“以仁义治天下”的一组是()。

13、那时,温州一带被海盗方国珍所控制,而南田跟温州的瑞安接壤,乡里那班游手好闲的“无赖子”受了方国珍的煽动,就要相挺为变了。孟藻出其不意,先发制人,一夜之间就把他们扑灭,没逃走一个。这样,南田全境就得以平安。这年,刘琏才十八岁。刘基向朱元璋提起了这事,朱元璋说:“没有你,哪有这么优秀的孩子!”

14、刘伯温与诸葛亮一样,被后世神话了许多。真实历史上的刘伯温功绩其实并不是多么的出众。而刘伯温在劝谏朱元璋的时候,喜欢搞神秘,下面是《明史》中记载的一段话:

15、参与投稿/提建议/加入全国语文教师群

16、再如浙南一带至今流传着这么一则传说:

17、洪武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所著有《覆瓿集》,《犁眉公集》传于世。

18、朱元璋在世时,文官地位大大低于武将,左右都督的武将官职都是正一品,而六部尚书的官职只有正二品,武将360问答可以封侯称公,文官功劳最大只能封个“伯”,“伯”在侯与公之下。不过朱元璋对刘伯温还是重用的,很多的歌坏统陈制斤划坚大事都问计于他。开国皇帝登基后,首先要安抚的是武将,历代均如此。所以封赏时武将的爵位普遍高于文官,毕竟还是主要靠武将打的天台谈下。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刘伯温是一位被民间神话了的人物,历史上的他并没有这么神乎其神,看看明史丽的《刘基传》就知道了。

19、元武宗至大四年,刘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府青田县南田武阳村。

20、刘琏、刘璟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父母寄语精选20字(精选109句文案)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