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语录经典(精选145句文案)
一、老子语录赏析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3、(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4、摘自《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不置身其中方能观察事物全貌;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而能得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5、(感悟)《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6、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二十二章》
7、(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9、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0、大音:美而宏大的音乐,比如天籁。 希声:老子曾说“听之不闻,名曰希”,这里的“希声”和“此时无声胜有声”中的“无声”类似。 大音希声:那种宛如天籁一般美好宏大的音乐,总在似有似无、无声胜有声的境界里。
11、(译解)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而具体事物(有)由看不见的“道”产生。
12、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13、(感悟)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人们尽管把他装饰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爱他,也不是恨他,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
14、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5、治大国,若烹小鲜。
16、(感悟)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17、出自《道德经》: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看《道德经》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
18、(翻译讲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9、赏析: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20、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
二、老子语录经典
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2、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的,所以说知者不言;如果非得说出来,那就一定不是大道了。所以,我们看身边有智慧的人,一般都很少说话,所谓言多必失,看那些每天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的人,一般都是缺少智慧的人。
4、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6、宋朝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一天,他看见小吏从府库慌张出来,头巾下藏着一文钱。下令拷打。小吏不服:"一文钱算什么!你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大怒:"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斩首。
7、(感悟)老子此语,道出洁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8、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9、《第十一章》翻译: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10、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1、(翻译讲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12、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13、倾:充实、补充、依存。
14、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15、解释: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16、《老子》是来自格言式散文;《论语》是语录体散文。《360问答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在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自汉景帝起此书...
1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8、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20、知足者富。并不是指知足常乐,安于现状。而是告诉众生,真正的富有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你能摒弃多少自己妄想和私心杂念,对自己有多少认识,只有这样你是真正的富有。
三、老子名句解析
1、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再坚硬的石头,也经不起水的攻击。太极拳虽然看似动作缓慢柔弱,却能四两拔千斤,以柔克刚。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但是却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2、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无:没有,不存在;未曾发生或出现过的事物。 有:存在,发生过或是出现过的事物。 无中生有:天下所有的事物,都是从无中来。后被人们用以形容那些本来没有,却凭空编造出来的事物。
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5、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
6、(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7、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8、(译文) 分别美丑的心太过明确,则无法与事物相契合。分别贤愚的心太过清楚,则无法与人相亲近。内心应该明白人事的善处与缺失,处事却要仁厚相待,使美丑两方都能得到平等,贤愚都能受到益处,这才是上天生育我们的德意和心量。
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0、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11、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战国·老聃《老子·三十一章》
12、出自《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解释: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13、孔子编修《诗》《书括影式训孩英且》,订《礼》《乐》,序360问答《周易》,撰《春秋》,另有言行语录集《论语》墨子《墨子》这本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老子《道德经》(又称《老子》).庄目伤量态控经儿吸袁搞元子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孙子孙武与孙膑都曾被人称为"孙子";孙武有《孙子兵法》孙膑有《孙膑兵法》.韩非子主要著作的辑录是《韩非子》,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余万字。其中包含名篇《孤愤》、《五蠹》《说难》、《说林》、《重搞劳路线更附重文题从内储》等;孟子孟子及其门人适促友科真术把著有《孟子》.荀子有>一书.
14、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5、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6、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17、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18、我是@女侠七安 ,想和你一起读书,学习。读书之路,我陪你。
19、当代管理巨著《第五项修炼》风靡全球,他的作者“学习型组织”的创始人彼得圣吉,最推崇老子的管理思想。
20、(翻译讲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四、老子语录经典语录
1、(翻译讲解):深知本性雄强,却守持雌柔,(将成为)天下所归的沟溪。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谷。
2、(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3、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4、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5、(感悟)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6、(感悟)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7、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8、(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12、(翻译讲解):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13、赏析: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14、老子的《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5、(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16、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17、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18、当今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个人意识性随着市场经济变化更加活跃。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体户和一个家庭,更要有“不争”道德行为来规范自己。处理好人际关糸和身边事,对自己的事业带来很好的发展。“留条路别人走,也给自已留了一条后路。”这句话就是“不争”做人的简单道理。
19、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20、大家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善之所以为善,因此,从比较上也产生相对的恶与不善的概念。于此同理,有与无,难与易,长短,高下,音声,前与后等等,两极的概念也如是而生…
五、老子语录大全
1、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4、大道无名,天下善恶美丑,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一旦有了美的标准,就会搞出“东施效颦”的笑话来,一旦有了善的标准,就会被恶人利用,成为作恶的挡箭牌。“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纣为长夜之饮,通过之人皆失日”。所以,人要保持一颗清净心、平等心,不要有所偏好,太过偏激,这才是正道。
5、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明艳动人的珍贵品质,做一个耀祖光宗的人。
6、(感悟)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7、人道和天道正好相反,穷的越穷,富的越富。富人资源越多,赚钱就越容易;穷人整日为生活奔波,越是没钱,就越难赚钱。
8、(翻译讲解):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圣人处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处,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11、出自《老子·德经·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解释: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
1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1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道德经.第九章》
1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5、老子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16、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17、慈善之人,才能够勇武。简朴之人,才能够心胸宽广。
18、如果直接理解起来是:圣人并不仁慈,只把百姓当做没有生命的祭品。但这样理解和老子真正的意思相差很多。
19、(感悟)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20、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存世著作有《老子》,也称《道德经》,虽然仅仅五千言,却充满了人生处世的智慧,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名句。
1、解悟:再大的狂风,也刮不了一个早晨;再大的暴雨,也下不了一个整天。恶人恶行虽然一时可以得逞,但终归不会长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2、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3、如果只看这一句,就会觉得老子是在揭露圣人的无情,冷酷。但真的是这样吗?出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chú)狗。”出自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第五章。
4、(感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无为而任自然,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良的人。
5、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6、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7、(感悟)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8、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9、源于其在湖人队时期乎兴底航燃雨供陈喜术关,很少传球给科比的梗。老子尼克杨是自带娱乐属性的阳光大男孩NBA球员尼克杨的经典语束绝降起华门古继载歌录。老子尼克杨的原型是来自于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九阳真经的一句口诀“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10、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4、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能认清别人叫做智,能认清自己才叫明。能够战胜别人叫做有力,能战胜自才叫强。知足的人富有,坚持做下去的人有志向。不失去根基的人能保持长久,虽死而不被遗忘的人才是永生。
15、(感悟)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16、解释粗浅,仅供参考:低调。铃铛系在青牛的脖子上,响者是青牛,默者是老子。知而不彰,以静以默。沐浴,即温养功夫。
17、(感悟)此句成为历史上众多名士的诉求。
18、注释:我从不强迫我门人,学生应该怎么学怎么问?当有所请凝之时,别人教我的,我也将这样教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是老师所强调的,人天教父同等。
1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0、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
2、(翻译讲解):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3、把耳朵、眼睛、嘴巴和鼻子的孔穴,先堵塞起来,使变成没有欲望的状态。若再把求知识的欲望堵塞的话,就变成无欲无知的人,到了这种状况,可说是达到了人生的极义,终身都不会有尤患的。
4、就现实生活和工作而言,自身的言行就要符合这个人生自然规律之“道”。否则,人就在走恶“道”,而不是走善“道”。比如,为了追求利益,不择手段来达到目的,甚至仗势欺人,强人所难,霸道行径显露出来。这种欲望就是违背自然生存规律。
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6、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作品简介与赏析《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7、(翻译讲解):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8、“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0、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老子·五十八章》
11、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能够装东西的器物,反而不装东西;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
12、解悟:有时候看起来是祸,后边等着的却是福;有时候看起来是福,等在后面的却是祸。所以,无论逆境顺境,都要坦然接受,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一切随缘就好。
13、(感悟)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14、老子关于人性的经典语录: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5、(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16、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17、(翻译讲解):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18、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9、邻国之间,互相看得见,鸡鸣犬吠之声,互相听得见,而百姓,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20、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翻译讲解):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
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3、自知者明。每个人都认为很了解自己,其实事实正好相反,每个人大多数时候都是不了解自己的,所以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控制自己、约束自己,也就是自律。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