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名言最出名的句子(精选127句文案)
一、韩非名言最出名的句子
1、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
2、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3、解释: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4、饕贪而无餍,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5、⊙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6、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7、解释:以权谋私的行为盛行,就很少有人为国立功。
8、⊙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10、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韩非子
11、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子
12、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干赏罚。
13、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14、爱多则法不立,威寡则下侵上。
15、感悟:纵观诸子百家,不只儒家讲“诚”,各家都非常重视“诚”。所谓“诚”首先要做到不自欺,其次才是真诚对待别人。
16、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若电若雷。
17、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18、如果实行严刑峻法,那么人人畏法不敢犯事,故可以禁止暴乱,若实行儒家的厚德仁政,人就有恃无恐,则难以制止乱事。对法家思想中的合理部分可以批判地继承。
19、⊙不明察,不能烛私。韩非子大全远水不救近火
20、出自《韩非子·饰邪篇》。玩弄小聪明的人,不可让他谋事,只对个人效忠的人,不可让他主管法制。
二、韩非子名言最出名的句子
1、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2、不吹毛而求小疵。
3、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4、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上善若水。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孟子: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墨子: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孔子:不学礼,无以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韩非子: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欲为其国,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将聚众。
5、仁者无敌,孟子名言名句60句及解释,教你做有德之人!
6、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7、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主道》 译文: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8、 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9、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10、《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11、⊙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12、⊙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火的形态看起来是严酷的,所以很少有人被灼伤;水的形态看起来是柔弱的,所以经常有人淹死)
13、⊙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14、这句话很有哲理,无论在哪个时代,弱者都没有任何公平可言,只有有实力的强者,才可以为自己创造公平卫庄:世人皆被命运安排,而我安排命运。
15、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16、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17、⊙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18、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19、不拘小节,不重微害,不在小处注意消除隐患,最终必酿成大祸。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即来于此。可用于劝诫人们立身、处事要防微杜渐,防患于萌芽状态之中。
20、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三、韩非最经典的一句话
1、不知足者之忧,终身不解。
2、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3、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4、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如果千乘之君不防范,则必有百乘重臣窥隙候变,从而夺得臣民,改朝换代;如果万乘之君不防范,则必有千乘重臣鼾睡于侧,伺机篡国夺权)。
5、只有实行法治,以法治国,社会才会安定,人民才能遵法守法。相反,若贪赃卖法,举事不公,阿曲权贵,人民自然不服。
6、⊙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所以,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应该逞强的)
7、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8、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9、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10、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行邪僻,则身夭死;动弃理,则无成功。夫内有死夭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而祸本生于有福。故曰:"福兮祸之所伏。"
11、“弱者没有资格要求公平。”
12、摇镜则不得为明,摇衡则不得为正
13、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14、解释:圣人见到微小的现象就知道事物的苗头,见到事情的开端就知道最终结果,所以见到象牙筷后箕子就恐惧了,知道普天下的东西都不能满足商纣王的贪欲。
15、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
16、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17、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18、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译文)真心使别人得利,那么与他国人就容易和睦相处;存心使别人遭到害处,即使父子也会相互背离而且相互怨恨。
19、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20、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法家政治行不通)”(解释)法家不让人民安息,秦始皇调用全国四分之三的壮年劳动力做苦力,这样,法家政治虽然行得通了,但人民却要让统治者淤塞而死了。
四、韩非子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2、法家代表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农非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而他的政治主张,最后被秦国采纳,也形成了封建专制统治的述法间思想武器,即: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3、⊙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4、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
5、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6、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不要洗掉污垢去细察难以知晓的毛病。
7、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遂烹彘也。
8、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9、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10、名言:术已知奸,以刑止刑以七国为锋,山海360问答为锷,制以五行,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举世无双,天下归服,此为天子之剑!
11、感悟:《孙子兵法》中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在战胜敌人的时候,要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就是我们做事、做人也是,必须计算损失。
12、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13、感悟:我们考虑做一件事,通常人都会想如何让成功。却很少有人想到,考虑到失败的因素。但是一旦我们忽略这些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那么可能会有灾难性的后果。其实一旦我们能把失败的因素考虑全了,并且采取措施避免,就接近成功了。
14、(感悟)要做成一件事,有时候需要先打破做成这件事的想法。或者这句话也可以解释成,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考虑让这件事失败的那些因素,只有避免这些失败的因素才能成事。
15、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
16、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17、圣人之治民也,先治者强,先战者胜。
18、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19、(感悟)出自《韩非子·五蠹》。这两句大意是:连糟糠都吃不饱的人,不会去寻求粱肉;连一件完整的粗布衣服都没有的人,不会去期望有文采的锦绣。
20、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韩非子
五、韩非写的名言名句
1、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2、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3、火的形状威严可怕,人们害怕不敢接近,因此很少被火烧伤;水的样子绵软柔弱,人们喜欢游泳戏水,因此被淹溺的人很多。
4、矜伪不长,盖虚不久。
5、不被大山绊倒,却被小土堆绊倒。
6、感悟:故事是这样的,齐国国王景公在少海游玩,骑马传信的侍从从城中来报告说:“晏婴病重,快要死了,恐怕景公要在他死后才见得到了。”景公急忙起身。又有骑马传信的侍从赶到。景公说:“快驾烦且(拉的)那辆马车,让主管韩枢驾车。”跑了几百步,认为马主管赶得不快,夺过缰绳代替他(赶车),赶了大约几百步,认为马没有跑得更快,干脆下车去跑。
7、QQ:406748693821746771
8、⊙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9、⊙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10、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11、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
12、(小题1)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小题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小题3)镜中衰鬓已先斑(小题4)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小题5)沧海月明珠有泪(小则名义线口己帮挥药题6)别有幽愁暗恨生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底”、“僮”、“沧”、“幽”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任选四句,不可忽略,计分按前四句来算。高考也要求是任选三句,不可策略性失分。考点:默写常见的名甲若建稳若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14、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
15、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16、(感悟)出自《韩非子·功名》,大意是: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17、舞蹈者靠着袖子长,舞起来就翩翩多姿,容易达到体态优美的效果;做买卖的人,凭着本钱多,他的业务也就容易开展。利用优越的条件,施展手段,因而吃得开,有办法。
18、韩非子以两个通俗易懂的比喻,说明古代顾大体者不察寻细微,陷人以罪。现在可借用来说明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无论对待上级或下属,都要看大体,看主流,对同志持宽容的态度,不可故意地挑剔别人的缺点、过错,构人以罪。成语“吹毛求疵”即由此而来,亦作“吹毛求瑕”。
19、(解析)依靠别人,还不如依靠自己。我们常说“靠人不如靠己”,说的正是此意。
20、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人臣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非谓重人也。重人也者,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为重人也。智术之士明察,听用,且烛重人之阴情;能法之直到劲直,听用,矫重人之奸行。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是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
1、不思八常想一二。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有些事情由于条件限制,可能我们一辈子的做不好,有些东西一辈子也得不到。这都是正常的。所以,面对这些要释怀。但这不能称为懒人的借口,放下、舍得必须是在经过一番努力和追求之后的觉悟,而非消极的逃避。
2、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3、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4、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隐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无法猜测他的意图)
5、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6、⊙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7、感悟:明代刘基《卖柑者言》中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和韩非子说的.是一类人。这类人只知道追求表面的繁华,只知道撑面子,并没有真材实料,遇到情况只能素手无策。这告诉我们,不管是自己做人做事,还是教育下一代,都要务实。
8、(感悟)出自《韩非子·饰邪》大意是:有小聪明的人不可让他谋划政事,只知忠于私利的人不可让他掌管法制。
9、吴桥金鼎古籍印刷厂是一家由中国新闻出版署首批批准设立的印刷古籍图书的生产企业。2012年被评为河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3年金鼎古籍的线装书工艺入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0、⊙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11、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韩非子
12、贪天下之功以为己力;
13、一只手单独拍,即使很快,也发不出声音。
14、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
15、不明察,不能烛私。
16、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17、(感悟)出自《韩非子·显学》。这两句大意是:冰块与炭火不能放在一个容器里,严寒与酷暑不能在同一个时间来到。
18、布帛寻常,庸人不释。
19、(感悟)出自《韩非子·有度》。这两句大意是:惩罚有罪行的人,不能因是高官显宦而回避;奖赏有功劳的人,不能困是小民百姓而遗忘。
20、解释:人有病就尊重医生。
1、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2、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3、出自《韩非子·喻老》。虽然还没有飞起来,但是如果飞起来,一定会一飞冲天。虽然还没有鸣叫,但是如果一旦鸣叫,一定会使人惊到。
4、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5、敏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6、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
7、解释:统治人民的人,应在邪恶的事情尚未萌芽时便有所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