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借喻的诗句(精选71条)

2023-12-26 09:43:50

运用借喻的诗句

1、 以梅喻坚贞不屈:梅花在冬天盛开,有坚贞不屈之美。如岳飞的《满江红·和岳父南渡》:“繁华依旧曾参差,人去楼空犹可悲。黄鹤楼南小几席,梅花扑鼻映丹枝。”

2、我们全新组织的《少年好文》全省中小学生优秀作文展播火热进行中,本次活动是一项纯公益的展示孩子们风采的平台,也是一次专门给中小学孩子们提供的难得的锻炼机会。欢迎各位优秀的中小学生踊跃报名参加。

3、 (1)不用喻词,喻体本体构成偏正关系的暗喻:如《诗经·卫风·硕人》中“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其中的“螓首蛾眉”意思是额头像螓一样方正宽广,眉毛像蚕蛾的触须一样长而弯曲。“螓”“娥”是喻体,是定语;“首”“眉”是本体,是中心语:二者构成偏正关系。再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中的“冰心”即像冰一般纯洁剔透的心。“冰”是喻体,是定语;“心”是本体,是中心语:二者构成偏正关系。

4、有的干脆整首诗通篇都用借喻。如明代于谦《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石灰吟》:“千鎚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咏煤炭》用煤炭作比,表达为了苍生的饱暖而不辞辛劳的精神;《石灰吟》更是以石灰作比,表白自己为了清白操守而不惜粉身碎骨的品格。

5、 (2)不用喻词,本体喻体构成主谓关系关系的暗喻: 如苏轼《元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中“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即“黑云如翻墨”“白雨如跳珠”,“黑云”“白雨”是主语,“翻墨”“跳珠”是谓语。文天祥《过零丁洋》中“山河破碎风吹絮,身世飘零雨打萍”和陆游《朝无人》中“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以及李煜《乌夜啼》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都属此类。

6、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尤其是四大名著的《红楼梦》,以“双关“手法暗藏了无数的玄机。

8、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出自苏轼的《永遇乐》

9、诗中第一句用“丝”谐音“思”,“枝”谐音“知”。意思是:燕赵之地的春草如同碧绿的柔丝,也如同我的思念。良人所在的秦关桑叶低垂着绿枝,我的思念你知不知?

10、情事之意为:点亮烛火深深嘱咐你,与你远别莫要违背归期。

11、顾名思义,较喻就是比喻加比较,一般的比喻是甲像乙,较喻则是甲超过乙或甲不及乙。如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后句是一般的比喻,前句就是较喻;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前句是一般的比喻,后句是较喻。

12、试想,如果单纯以“梅花”理解,那么风吹一夜,梅花落满关山,何等美丽之意境。

13、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出自李白的《清平乐》(这个之所以给全文,是因为本喻体不在同一句里,而是一头一尾,呵呵)

14、“贾雨村”谐音“假语存”,与真事隐相对,表示假话留存于世。

15、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出自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6、“无晴”谐音“无情”;“有晴”谐音“有情”。

17、而“梅”与“媒”谐音,同时以落梅比喻年华衰谢,以落梅的多少暗喻时光流逝,将谐音双关和比喻结合运用,表达出女子内心对婚姻的强烈渴望。

18、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石》

19、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将此称为“象外句”,特点是“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并举诗僧无可的诗句为例:“无可上人诗曰:‘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是落叶比雨声也。又曰:‘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是微阳比远烧也”。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中云:“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名为写松,实喻王复的品格,这就是借喻。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亦是借喻,用春日的阳光沐浴小草借喻母亲哺育孩子成长。

20、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苏轼的《中秋月》

2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2、借喻又称曲喻,直接借助喻体来描写事物,说明事理,表达情感。借喻不说出本体事物,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如李白《行路难》“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风浪”“云帆”“沧海”,白居易《长恨歌》“温泉水滑洗凝脂”中的“凝脂”,辛弃疾《鹧鸪天》“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中的“桃李”“风雨”“春”“荠菜花”,苏轼《蝶恋花·代人赋》“天涯何处无芳草”中的“芳草”,等全都直接出现在诗句中,既不见喻词,更不见本体。

23、诗中的“苦心”有两重意思。黄檗是一种入药的苦木,表面上说黄檗郁郁成林,苦心很多,暗里表达的是人内心的痛苦之深。

24、暗喻又称隐喻,和明喻不同,它们当中联结本体和喻体的词语用“成、算、当、作、抵、随”之类的词语作为比喻词。准确地说,在暗喻中,本体和喻体不是“相似”的关系,而是“相合”的关系。

25、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唐,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26、  有时候,诗句里同时出现几种比喻,例如上面所举的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总体是博喻,但其中“大弦嘈嘴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则又是明喻,“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又是暗喻。这就叫做复合比喻。中国古典诗词中这类复合比很多,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总体上是借喻,其中“恨君不似江楼月”和“恨君却似江楼月”则是明喻。

27、如果理解为道语的“道”,则意思为:女子与情郎阔别重逢,彻夜不眠地诉说了一夜的相思之苦。

28、东门沽酒饮我曹,心情万事如鸿毛。出自李颀的《送陈章甫》

29、这是汉语特有的修辞手法,利用汉语音同、音近或词语多义的特点,使语句产生明暗双重意义,暗含的意思往往是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范仲淹曾曰:“兼明二物者,谓之双关。”

30、当然,最为人称道的,要数刘禹锡借鉴巴蜀民歌创作的《竹枝词二首·其一》:

31、这首词是作者送别朋友所作,因为朋友回江南探望爱妾。所以词人的上片表面写景,暗里也描写朋友身处江南的爱妾。因此“眉眼盈盈”语含双关,不仅指江南当地的景色,也指江南爱妾的容貌。

32、用多种比喻来形容一个事物的某一个方面。如苏轼的《百步洪》:“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就使用了“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等用七个喻体来比喻水流之急。贺铸《青玉案》的“试问闲愁都儿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则用五种形象化的事物烟、草、风、絮、雨来显示闲愁的繁多、浓重、绵延不绝;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折扬》、《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则用五种乐曲和荆山之玉典故对王十二的曲高和寡、无人理解表示同情。

33、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34、这句诗字面意思是:点亮烛火相照,与郎君共作双陆之戏。

35、因为同音不同字更为常见,所以我们先讲第一种情况。

36、 以竹喻节操:竹子坚韧挺拔,具有节操之美。如王安石《题破山寺后禅院》:“沧溟有神龙,吾家池塘有鳌。天赐良机锡我,健笔有馀精妙。”

37、 马作的卢飞快,共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38、该诗第一句的“枣”谐音“早”,表达的意思是,提醒母亲(阿婆)及早让女儿出嫁。树不知老,可女人的青春容易消逝。

39、所谓红颜易老,韶华易逝,诗中女子有感于此,从而盼婚求嫁。但古代女子婚嫁,必须要有媒妁之言,要媒婆牵线搭桥,所以她希望早日有人来托媒求婚。

40、就是被比的事物和用来作比的事物都出现,并用比喻词连接起来。常用的比喻词有“象”、“好比”、“似”、“如”、“同”、“仿佛”等。如《卫风·硕人》篇形容一位美女:“手如柔芙,肤如凝脂,颈如蝤蛴,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使用的就是明喻。

41、但我们要真正理解这句诗的意思,须结合温庭筠的第一首词,把前后调换顺序:郎君远行时,我曾像井底点灯那样深深嘱咐过你,别违背了约定的归期。如今就像骰子镶嵌红豆,入骨的思念你到底知不知道?

42、因此这首诗的意思为:我对你的爱慕思念依旧恳挚专诚,现在决定全部放弃毫不留恋。我用重重帘幕遮掩自己,谁能知道我内心真实的情意?

43、“丝”谐音“思”,“匹”暗含“匹配”的意思。

44、不知明镜里,何处是秋霜?(唐,李白《秋浦歌》)

45、意思是:当初与你相识,两心都渴望如一。如今留给我纷乱残破的思绪,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彼此不能在一起。

46、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出自萨都刺的《上进即事五首》之三

47、《孔雀东南飞》中“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以“磐石”和“蒲苇”作比,喻词是“作”;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喻词是“抵”;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中“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前后两个比喻句,喻词分别是“学”和“作”;李峤的“人随转蓬去,春伴落梅还”,喻词则是“随”。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去喻词甚远的“学”和“随”之类的喻词,这类喻词乍看似乎和“喻词”毫不相干,实际上它们的的确确在起着喻词的作用。比如“学长松”,它是说要学得和长松一样,比喻意味甚浓;而“随蓬转”者,其意绝不是说“跟着蓬草转来转去”,而是说“像蓬草一样四处飘荡”。

48、长行是古代博弈之一种,诗中第一句“烛伊”谐音“嘱伊”,因为这里的“伊”是人称代词。“围棋”谐音“违期”。

49、又如李纨在“金陵十二钗”中的判词为“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桃李春风结子完”的“完”谐音“纨”,与句首的“李”合在一起就是李纨,暗示其生子后就青春丧偶。

50、明代于谦《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石灰吟》:“千鎚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俱是借喻,用煤炭为了苍生的饱暖而不辞辛劳;《石灰吟》更是表白自己为了清白操守而不惜粉身碎骨。再如“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温泉水滑洗凝脂”(白居易《长恨歌》);“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代人赋》),“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苏轼《法华寺横翠阁》);“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夭公支与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杨万里《戏笔》);“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等。

51、隐喻又称“暗喻”,它和明喻不同:明喻是用“象”、“似”、“如”、“同”等副词作为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联,而暗喻则无此关联词,虽打比方却不明说。

52、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苏轼的《中秋月》

53、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54、诗中的“柳”谐音“留”,在古代,有折柳相送之习俗,因“折柳”有相留之意。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有《折杨柳》之曲,以吹奏表达惜别之情。

55、如果理解为道路,诗意为:女子和情郎相聚,彻夜畅谈不眠。她心疼情郎走了千万里之路,那一路上肯定吃了很多苦。

56、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出自李煜的《望江南》

57、互喻就是本体和喻体互相设喻,即先用喻体比本体,再用本体比喻体,形式“A像B,B像A”这种形式。在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如:“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南梁·范云《别诗》),“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荆北雪如梅”(唐·张说《幽州新岁作》),“雪似古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宋·苏轼《江神子》)等。

58、门前一棵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59、贾府“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等四个人名,单独来看,是看不出有谐音的运用的,或者更深的含义,但是合起来看,则:

60、需要说明的是,借喻的重点是相似关系。意即喻体必须能够引起人的联想,喻体有与本体相符合的特征。欧阳永叔的“乱红飞过秋千去”,周美成的“烟里丝丝弄碧”,其“飞红”与“飞花”,“弄碧”与“柳枝”都有颜色上的相关性。

61、从书中或明或暗的巧妙双关的运用,足以证明曹雪芹的良苦用心,都说《红楼梦》增删五次批阅十载,由此可见一斑。

62、谐音双关主要分为两类:同音不同字;同音同字。

63、忽然好像一夜间春风吹来,千树万树雪压枝头好似梨花盛开。

64、萨都刺的《上进即事五首》之三东门沽酒饮我曹,心情万事如鸿毛。

65、我们知道。比喻常见的类型有明喻、暗喻、借喻等,常见的格式有“甲像乙”或“甲是乙”等,但是,作为一种修辞格,它在古典诗词中与在一般散文中的存在形式并不完全相同,以至于构成了读者读懂古典诗词的一大障碍。那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比喻都会以怎样的面目出现呢?

66、这两句诗客人哀叹人生只是短暂和渺小,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又羡慕明月相永存世间。

67、 以虎喻勇猛之士:虎是猛兽之首,代表着勇猛果敢的品质。如杜甫《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吴兴东去数十州,长洲楼台入海流。窄处欲飞先腾翼,滩深不测欲横游。落日下临金戍顶,旌旗半卷寒沙羞。虎踞龙盘今古意,气吞万里如虎牛。”

68、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

69、“娇杏”谐音“侥幸”,娇杏原为丫鬟,只因多看了贾雨村一眼,便被看中,最后成了贾雨村的正

70、苏轼的《中秋月》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运用反复的古诗句(精选38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