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追求功名的诗句(精选69条)

2023-12-29 10:58:08

表达追求功名的诗句

1、  词中之帝李煜诗词全集:一生经历大起大落,句句写透人生的本质

2、我昔扬帆掠吴楚,夜泊秦淮听春雨。--陆游《送王成之给事》(表达追求功名的诗句)。

3、  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怅平生肝胆,都成楚越,只今胶膝,谁是陈雷。搔首踟蹰,爱而不见,要得诗来渴望梅。还知否,快清风入手,日看千回。

4、  中国诗词真的太美了!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光辉

5、因此,我们对于高适与李白之间的友情,不能简单地用性格互补,或者有过患难真情来解释,而应看到两人对人生的态度、对理想的追逐,有着内在的不同。高适作为一个心思单纯坦荡的人,看到李白在扬州的糜烂生活后极为不屑,看到李白在长安花天酒地心生厌恶,看到李白为了改换出身,情愿入赘为婿极为痛心,尤其看到李白不分是非,为叛乱的永王做幕僚而极为震惊。

6、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7、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 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

8、   评选史上最厉害八大诗人,你会选谁?清朝有一人上榜

9、表示的意思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考取功名后,才能得到财富和美女。

10、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 孟郊《劝学》

11、通观全诗,共描绘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汉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场景,一幅是明朝唐寅自己的生活场景。前者只用了“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碌碌”等十几个字,就把汉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场景传神地勾勒了出来。后者则描写得比较详细,诸如“种桃树”、“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酒盏花枝隐士缘”等皆是此列。

12、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乐于归隐、淡泊功名、不愿与世俗交接追求闲适的生活态度。桃花的“桃”,因与“逃”同音,而具隐者之意,更体现出追求自由、珍视个体生命价值的可贵精神。

13、 《(南吕)四块玉知足》 朝代:元代|作者:爱山 两鬓秋,今年后。着甚干忙苦追求?人间宠辱还参透。种春风郑子田,牧青山宁戚牛,倒大来得自由。

14、在第二幅画面里,虽然满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艳字眼,却毫无低俗之气,画面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风舞雪,意蕴醇厚深远,意象生动、鲜明而有深义。尤其是收束全诗的这句“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余味绵绵,令人拍案叫绝!(表达追求功名的诗句)。

15、高适和李白并非挚友,只是彼此人生匮乏的镜像

16、释义:昔日我杨帆穿过吴楚之地,夜晚停泊在秦淮一带感受春雨。

17、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 袁枚《苔》

18、《长安三万里》虽然有着非常浪漫恣意的一面,那是关于高适与李白的多次相逢与告别,是李白等诗人在长安、扬州的得意尽欢。但是,影片也有非常敏锐辛辣的一面,那是关于大唐盛世表象之下的腐烂与固化的揭示。虽然,大唐为天下有才之人提供了多种晋升的渠道,如科举、行卷、制举等,但是,李白作为商人之子,没有参加科举的资格,也不可能得到行卷或制举的机会,这就使李白只能在一次次碰壁之后放浪形迹;高适虽是名门之后,奈何家道中落,空有一身武艺和报效国家的忠心,但读书的资质过于平庸,同样不能受到重用。

19、影片的另一重野心就是回到诗人创作那些名篇的现场,为观众还原某些诗作创作的真实情境,让观众能够更为真切地领悟那些佳句背后的真情流露和深层意蕴。如李白的《将进酒》,是他通过道士考核之后,与众友人纵情饮酒时所作;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表达的是他在流放路上遇到大赦的轻快心情;高适《燕歌行》中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亦来自他的亲身经历……如此一来,我们明白,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绝不仅仅有工整的对仗、华丽的词藻、绝妙的修辞,也不只是抽象的文化传承,而是融注了诗人的诸多人生感悟和世事感慨,当然也折射了诗人丰厚内蕴的情感。它们才是这些诗作的灵魂,也是这些优秀文化的内在血肉和筋骨。

20、 《鹧鸪天·千匝迷绳不自由》 千匝迷绳不自由。 区区分外苦追求。 心中元本无烦恼,闹处先争要出头。 增我相,替人愁。 功名未了鬓先秋。 莫防风激游丝断,撒手归空万事 朝代:元代|作者:姬翼

21、影片对于高适与李白,实际上有着明显的褒贬,这不仅是影片对于观众的一种人生警示与告诫,实则也是影片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功之处。依照我们对于历史人物的固有印象,只会想到李白身上浪漫飘逸的一面,却无法洞察他人格上的缺陷。或者,我们对于高适的仕途成功,从历史书写中也只会得出“时也运也”的感慨,却无法烛照高适身上的性格优点。影片超越对历史人物的刻板刻画,揭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进而为观众提供了诸多人生况味和启示。

22、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 —— 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23、影片中,黄鹤楼多次被毁,但高适觉得不必悲伤,只要那些诗句还在,黄鹤楼就会在;同理,只要那些有关长安的诗句代代相传,长安就永远不会消失。但是,这些散落在诗、书中的时代印迹,终究会随着一次次的传播而变得轻浅和模糊,最后成为空洞的文化名词。在此背景下,《长安三万里》的创作就极具诚意和野心,分明想穿透历史的尘埃,让观众与诗人完成心灵交汇和情感共鸣。

24、也许,影片中的李白是谪仙人,高适则是世间的普通人。但是,才情过人的李白,输在没有毅力,人生没有明确的目标,更没有为某个目标锲而不舍的决心,因而有一种浑浑噩噩的虚度;高适看上去木讷笨拙,实际睿智通透,能够一眼看穿永王的狭隘与短视,同时也能在哥舒翰的悲剧中看到一代忠臣武将的宿命,并用极深的思虑布下绝妙之局,并在功成之后将功劳全部让给别人。

25、 《遇仙亭》 急急回头。 得得因由。 物物更不追求。 见见分明把个,般般打破优游。 净净自然莹彻,清清至是真修。 妙妙中间通出入,玄玄里面细寻搜。 了了达冥缨。 稳稳拈银棹,惺惺驾、般若神舟。 速速去超彼岸,灵灵现住瀛 朝代:元代|作者:王哲

26、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 李益《江南曲》

27、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28、李白和高适的半生蹇促,实际上就是对大唐的用人制度、官僚制度、文化生态和等级制度的一次近距离观察、体验和透视。由此,我们深深地理解了高适、李白这些人的苦闷,他们为了“上位”,不得不费尽心机,只为在王公贵族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尤其是高适,一度觉得是自己不够优秀,所以回老家潜心求学,奈何虽年岁渐长,仍是一事无成。这说明,李白、高适、王维、哥舒翰这些文人雅士、贤臣良将,只是那个时代的弃儿,他们不受重用,是因为他们不可能进入权力中心;他们受重用,是因为缝补乾坤时需要他们用血肉去填充。可见,影片对于大唐盛世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于有志之士的人生浮沉也充满了感慨和同情。

29、   连唐玄宗都称赞的一首考试诗,却一语成谶,预言了诗人的命运

30、下面四句“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直接点出自己的生活愿望:不愿低三下四追随富贵之门、宁愿老死花间,尽管富者有车尘马足的乐趣,贫者自可与酒盏和花枝结缘。通过对比,写出了贫者与富者两种不同的人生乐趣。

31、桃花坞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有个桃花仙。桃花仙人种着很多桃树,他摘下桃花去换酒钱。酒醒的时候静坐在花间,酒醉的时候在花下睡觉。半醒半醉之间一天又一天,花开花落之间一年又一年。我只想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间,不愿意在达官显贵们的车马前鞠躬行礼、阿谀奉承。车水马龙是贵族们的志趣,酒杯花枝才是像我这样的穷人的缘分和爱好啊。

32、  直须抖擞尘埃。人怪我柴门今始开。向松间乍可,从他喝道,庭中且莫,踏破苍苔。岂有文章,谩劳车马,待唤青刍白饭来。君非我,任功名意气,莫恁徘徊。

33、  18个男人写了本女子图鉴,里边有500个心动的瞬间

34、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35、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36、总之,此诗层次清晰,语言浅近,回旋委婉,近乎民谣式的自言自语,然而就是这样的自言自语,却蕴涵的无限的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的审美享受和强烈的认同感,是唐寅诗中之上乘者。正合了韩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荆潭唱和诗序》)的论断。

37、一般来说,影片要表现两个人之间情谊的深沉绵远,会强调两人有共同的爱好,有价值观的内在契合,会在对方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会对对方有真诚的关心和热心的帮助。高适和李白两人看起来情同手足,互相引为知己,但两人实则有太多“貌合神离”之处。在个性上,高适踏实沉稳,坚韧内敛,李白则狂放洒脱,奔放不羁。高适对于李白的放浪形骸心存异议,李白也没有真正视高适为挚友。李白与高适在黄鹤楼离别,相约一年后的扬州之约时,显得颇为诚挚,但一年后待高适真的到访,李白却已经全然忘记了这个约定;李白在长安短暂发迹时,写信邀高适到长安共图大业,等高适满怀期待赴约,李白却沉醉于醉生梦死中,对高适的到来颇为惊愕。这就证明,两人根本谈不上情投意合,心有灵犀。

38、韶华不为少年留。 —— 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39、“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桑榆,喻日暮。是说: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灿烂无比呢!这里诗人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托出了一种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0、在《长安三万里》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许多诗人,也可以听到许多经典名句。影片试图表现在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境遇中,这些才华横溢的诗人,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轨迹,要么潇洒,要么孤高,要么放浪,要么忧郁,要么麻木,但一无例外都比较潦倒。这是诗人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

41、  明末第一才子张岱,迷倒无数女人,有趣,才是一个人的顶级魅力

42、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43、    一天一首唐诗: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44、  读懂《红楼梦》才知道,什么是中国真正的贵族精神

4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6、  年少轻狂?炫妻狂魔?这样的杜甫你认识吗?

47、高适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他苦心修炼,只为提升自己;他耿直仗义,默默忍受贫苦单调,但一旦有机会,他会全力以赴,不惜其躯。对比之下,李白虽然才高八斗,实则活得感性和随性,他会在一次碰壁之后洒脱一笑,会在多次碰壁之后消沉麻木,会在偶尔得志时纵情声色,会在内心苦闷时遁入道门,又会在修道无所成之后消极避世,并终于耐不住寂寞投靠叛军。可以说,高适与李白虽然都曾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窘迫与愤懑,但两人实非一路人。

48、诗歌前四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是叙事,说自己是隐居于苏州桃花坞地区桃花庵中的桃花仙人,种桃树、卖桃花沽酒是其生活的写照,这四句通过顶的手法,有意突出“桃花”意象,借桃花隐喻隐士,鲜明地刻画了一位优游林下、洒脱风流、热爱人生、快活似神仙的隐者形象。

49、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50、既然《长安三万里》的主题并不是礼赞高适与李白的友情,那就说明影片在别的地方藏了机锋,即通过两人的追逐功名之路,勾勒出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风情和内在机理。高适武功盖世,怀有光耀门楣的强烈冲动;李白才华过人,渴望实现人生抱负,但两人过得颠沛流离,人生之路泥泞崎岖,再加上同时期的伟大诗人大多落魄,这足以证明大唐盛世背后的僵硬和腐朽。

51、  当仓央嘉措遇上纳兰容若,李煜遇上李清照,美醉了!

52、  他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却用这书,让唐朝诗人风光了1000年

53、影片虽然选择了动画片的形式,但讲故事的方式比较成熟,历史背景比较宏阔,思想内涵比较深刻,这都不是一个孩子能轻易接受并理解的。影片中虽然出现大量观众耳熟能详的诗句,但我们不能仅仅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来感受唐诗传承千年的经典魅力,而应结合诗人的处境和心境,探寻这些诗句中的情绪逻辑和时代隐喻,进而完成对于诗人心路历程的细腻捕捉和对人生哲理的敏锐把握。

54、当然,这些不足都不足以折损影片的光芒。《长安三万里》看起来是由无数诗人、诗句包装起来的大唐悲歌,是由时代的盛极而衰作为背景勾勒的友情绵延轨迹,但影片明显更着力于刻画中国文人的风骨,咏叹中国文化中那种刚健质朴的家国情怀和个人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不朽。影片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切片,让观众由高适的眼睛,去发现大唐内在的诸多弊病,还可以作为一种人生范本,让我们把李白和高适作为一反一正的两种人生答卷,得到诸多人生警示和借鉴。(作者: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授、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龚金平)

55、  林徽因痛恨陆小曼,张爱玲晚年为何跳蚤缠身,三毛又为何选择用丝袜自缢?

56、两人之所以会产生一生的羁绊,除了机缘巧合,更因为彼此都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匮乏和渴望。高适为人拘谨,心事重重,羡慕李白身上那种潇洒不羁的气度,以及在作诗上似乎毫不费力的才情,因而对李白有着深深的仰慕和钟情。李白为人不拘小节,大开大合,做事缺少定性,思虑过于随性,因而也渴望像高适那样能够沉静专注于内心的渴望,从而成就不一样的人生风景。

57、桃花,最早见诸文学作品,当于《诗经·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达一种自由奔放的情感。

58、影片并不想回到历史现场,而想回到诗作创作现场

59、释义:在长江上航行,在细雨初下的时候杨帆起航。

60、   “灵魂转世”大才子是什么样的人?敢骂《水浒传》后五十回

61、    “情圣”思念远方爱人,竟写了一首唯美情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

62、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

63、但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脱豁达的人生境界,是对人生的睿智选择,与富贵相连的必然是劳顿,钱可以买来享受却买不来闲适、诗意的人生,尽管贫穷,却不失人生的乐趣、精神上的富足,这正是古代失意文人的人生写照。

64、次四句“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描述了诗人与花为邻、以酒为友的生活,无论酒醒酒醉,始终不离开桃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时光流转、花开花落而初衷不改,这种对花与酒的执著正是对生命极度珍视的表现。

65、如果将别人的富贵和我的贫贱来比较,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如果将我的贫贱和达官显贵的车马相比较,他们为权贵奔走效力,我却得到了闲情乐趣。别人笑话我太风骚,我却笑别人看不穿世事。君不见那些豪门贵族虽然也曾一时辉煌,如今他们却看不见他们的墓冢,只有被当作耕种的田地。

66、最后四句“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抒发了作者蔑视功名富贵的价值观。作者这样的价值观,在人人追求富贵的年代,无异于石破天惊。

67、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 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68、接下去四句“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是议论,通过比较富贵和贫穷优缺点,深刻地揭示贫与富的辩证关系:表面上看富贵和贫穷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但实际上富者车马劳顿,不如贫者悠闲自得,如果以车马劳顿的富贵来换取贫者的闲适自在,作者认为是不可取的。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表达遇事不顺利的诗句(精选14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