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板斧的歇后语73条
李逵的板斧打一歇后语
1、李逵的板斧两字歇后语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2)、老虎扑食——三股劲 武松斗杀西门庆——扔他出去 李逵 李逵的板斧——逢人就砍 李逵升堂判案——乱打一通 李逵断案——强者有理 李逵开铁匠铺——人强货硬 李逵卖煤炭——黑对黑;黑上加黑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假李逵碰到真李逵——冤家路窄潘金莲 潘金莲熬药——暗地里放毒
(3)、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
(4)、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5)、其中只有吃西瓜和吃人参果,作品中有记述,其它都是人们根据猪八戒爱吃的性格特点虚构出来的,这些歇后语突出反映了他贪吃的本性。
(6)、而在宋元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最早出现了三十六人的姓名、绰号,其中包括了“黑旋风李逵”。在大约同一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李逵也作为宋江部下之一出现,但并无专门情节。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
(7)、而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比喻和会意,现将有关四大名著中的故事和人物的歇后语做了整理,分享给大家。
(8)、小学语文1-6年级关联词知识点整理(附练习题及答案),基础知识要牢记~
(9)、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10)、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李逵上阵——身先士卒
(11)、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
(12)、老虎扑食——三股劲 李逵上阵——身先士卒
(13)、还有一部分歇后语是以小说为依托,根据表达的需要想象虚构出来的,与小说原着中的人物、情节无直接关系,但又不无关联。
(14)、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
(15)、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1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17)、李逵骂宋江,过后赔不是 ———— 负荆请罪
(18)、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郓哥)
(19)、孙二娘开店——谋财害命 石迁偷鸡——不打自招
(20)、武松打店——自家人不识自家人;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2、李逵的板斧的歇后语
(1)、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2)、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王夫人)
(3)、韩湘子拉着铁拐李————一个吹,一个捧;你吹我捧
(4)、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
(5)、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蒋济)
(6)、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7)、孔明会李逵 ———— 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8)、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11回作者)《水浒传》的歇后语2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周通)
(9)、武竺景阳岗上遇大虫(老虎)——不是虎死,就是人伤
(10)、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11)、宋江的军事——吴(无)用水浒传的经典歇后语贼去了关门——迟了
(12)、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
(13)、有关梁山人物梁山兄弟——不打不成交 梁山兄弟——不打不亲
(14)、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关于四大名著的歇后语《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
(15)、(17)景阳冈上武松遇大虫——不是虎死就是人伤
(16)、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够义气水浒传的歇后语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17)、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18)、假李逵碰到真李逵——冤家路窄;这回可遇着真的了;原形毕露
(19)、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好词好句)关于水浒传的歇后语李逵
(20)、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
3、李逵的板斧歇后语打两个字
(1)、在京剧中,李逵属于架子花脸,表演中重念白和工架,唱腔不多。京剧名家袁世海即很擅长李逵戏。
(2)、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
(3)、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4)、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作者)四大名著水浒传中的歇后语水浒传中的歇后语:
(5)、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6)、在清朝至近现代的戏曲中,也有不少以李逵为主角或重要配角的剧目,其中多数直接来源于《水浒传》情节。以京剧为例,就有《闹江州》《丁甲山》《李逵探母》《黑旋风李逵》《李逵大闹忠义堂》等著名剧目或名段,情节基本集中在江州劫法场到李逵下山接母部分,或大聚义之后的杀冒充宋江抢民女者的情节(即”李逵负荆“故事)。
(7)、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尤三姐)
(8)、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
(9)、潘金莲给武松敬酒——别有用心 李逵升堂办案——乱打一通
(10)、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11)、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
(12)、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13)、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14)、四大名著谚语歇后语:有关《水浒传》的歇后语
(15)、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避人嫌疑;避嫌
(16)、史进认师父——甘拜下风 梁山的军师——无用(吴用)
(17)、有些歇后语串联起来,可以全程反映某一故事情节。如:
(18)、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郓哥)
(19)、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猪八戒)
(20)、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 史进认师父——甘拜下风
4、李逵的板斧打一个歇后语
(1)、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上当受骗、祸从天降、有口难辩
(2)、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
(3)、关公斗李逵 ———— 大刀阔斧;开口不客气
(4)、关于《四大名著》的歇后语大全,真的好玩又长知识!还要送给朋友们,看看他们能对上多少!
(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6)、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7)、《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
(8)、为救宋江和戴宗大劫法场,李逵与众人大闹江州,欲背着老母上梁山享福,但因老母在沂岭被虎所害,李逵怒杀一窝四虎。李逵臂力过人,善使一双板斧,他也是一百零八将之梁山排座次时,位列第二十二位,是梁山第五位步军头领,上应天杀星。
(9)、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沙僧)
(10)、第二类与女色有关,反映了猪八戒好色的本性。
(11)、黑旋风李逵——(有勇无谋)。 林冲上梁山——(官逼民反)。
(12)、孙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李逵上阵——身先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