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案幼儿园(论语十则优秀教案55句)

2024-01-08 10:01:47

一、论语十则教案

1、③“人不知而不愠”句中,怎样理解“君子”的内涵?(我们听过“君子动口不动手”这句话,由此可见君子有一个特点,那是什么呢?——有修养。问学生:什么样的人才会动手打架?孔子所说的“君子”很显然是有修养的,“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他,他也不跟别人争得面红耳赤。这种做人的态度,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呢?)

2、兴:激发感情的意思。一说是诗的比兴。

3、(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4、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5、师:看下面一则,跟刚才这一则有没有关系啊?

6、师:“说”是个什么字?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者,被后世尊称为“圣人”。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通六艺者72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二十篇,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8、解读:这一则主要讲的是什么?

9、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

10、这十二章《论语》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11、(点击PPT)赵普:《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所以我们常有一个说法,叫什么?

12、师:这第一则的三句话,反映的是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第一句——

13、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仁、义、礼、信、恕”等儒家思想的内涵;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了解孟子的仁心与仁政思想,理解并把握主旨。

14、生(把手举得高高的,很兴奋):我看过,那里面有一句话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5、师:真好,你的学识很渊博!我们继续看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什么叫“愠”?

16、师:非常好,那大家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吗?

17、演读《论语》视频展示。

18、(8)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9、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怎么看待“箪食瓢饮”?

20、这样说,大家理不理解了呢?

二、论语十则优秀教案

1、请提交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讨论探究,尝试解决。

2、第九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已成为至理名言。

3、(交流点拨)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他认为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他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作者思想就变成义和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5、(交流点拨)提示:①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②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③把握重读和轻读。④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6、师:很好!我怎么会不思念你呢?只不过,住的地方离得太远啦!孔子却说这人在找借口:他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一个人心里很向往跟谁见面的时候,他就不会惧怕路途遥远,是吧?

7、首先写教学目标,现在是课改阶段上课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然后分析教材:重点和难点三教具四教学方法五教学过程,可分详案和简案,详案要设想每句话怎么讲比较麻烦,简案只要写一下时间安排,和每部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六板书提纲七教学反馈这样的教案就比较完整,也能及时地总结问题。我认为写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确立教学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万不能小看了这部分,否则上课就会漫无目的,效果比较差。

8、根据材料可知:仁是智的保镖。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0、所以,我们今天就好好学一些我们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说的话,看看他是怎么教育他的弟子的。下面,大家跟着我来朗读,同时把自己不会的字词画下来,边读边思考:到底论文中《论语》十则都讲了些什么呢?

11、师:非常好!那么“镞”又是什么意思呢?结合“砺”字来理解。

12、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生:别人认为不好的,就不要给他。

14、《诗》对人和社会的作用

15、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心中的疑惑就得不到答案,思考和学习都要做。

1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7、论语(lún)说(yuè)愠(yùn)三省(xǐng)

18、生:有一句话说:“人之初,性本善。”孔子就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教会我们怎样做好人。

19、师:他为什么要这样讲呢?为什么连藏在心里的不高兴都不要有呢?

20、师:“生气”……完全准确吗?譬如我现在很生气,于是我拍桌子打板凳,这算不算“愠”?

三、论语十则教案幼儿园

1、生(很兴奋地):是的!有一个故事叫“曾子杀猪”!

2、生:值得被人知道的才能和事迹。

3、(1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这,指河水;舍:舍弃,放弃)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师:谁来为我们解释一下?

6、生:我觉得远方来的朋友和孔子之间会有一种互补,双方都能从对方那里学到东西。

7、(2)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

8、(3)三人行(古义: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

9、师:“括”是什么意思呢?(生摇头)猜猜看,是箭的某一个部位……

10、(4)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每天;今义:日子。)

11、师:非常好!如果我这个人根本没什么值得别人来了解的,那么别人不了解我,我又有什么好生气的呢?我只要做好自己,总有一天别人会了解我的。而且孔子对于这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襟怀,还有更高境界的理解(点击PPT):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学而)这就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啊?

12、师:那怎样才叫“愠”呢?

13、师:这个“仁”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我们来看看孔子的解释(点击PPT):“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我想要成功、有所建树,我就帮助别人也成功,有所建树,我自己希望通达,我就帮助别人也通达,呵,自我的使命、他者的使命、社会的使命,他一肩挑了,任务重不重啊?

14、师:是吗?再想想。替人出谋划策,到底是什么方面呢?

15、师:好,有一个问题你们一定能够回答:孔子名什么?字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论语十二章教案一等奖高中(论语十二章教案91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