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注释(陈涉世家九年级下册原文141句)
一、陈涉
1、比:等到。陈,秦时县名,今河南淮阳。
2、《陈涉世家》课文节选的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前部分,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文章属于传记体裁,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3、这个年轻人叫陈胜,字涉。他和他的好朋友吴广,掀起了秦末抗秦的第一杆大旗。此时的大秦帝国,少主登基,宦官奸佞当道,大秦帝国的统治风雨飘摇;天下怨声载道,犹如一个积蓄力量已久的火药桶;而陈涉,则点燃了这个导火索;天下豪杰纷纷响应,“当是时,诸郡县苦秦法,争杀长吏以应涉(《资治通鉴》第七卷)!”
4、由此也可以证明,阳城就是今天商水的阳城,而不是登封市东南的阳城,更不是其它地方的阳城。
5、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又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
6、撰稿|陈定玉播讲|夏青
7、鄱盗:黥布在陈胜起义前曾在鄱阳一带的长江中为盗,故称“鄱盗”。相收,指吕臣与黥布的军队互相联合。
8、蕲:今安徽宿州南。
9、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丹,朱砂。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书,写。王,称王。
10、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11、仓头军:以青巾裹头的军队。
12、大泽乡起义的历史背景:
13、陈涉是一个胸怀大志、有远大抱负、有超人的领导能力和卓越的组织能力。陈涉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是中国农民起义第一人。
14、上述人物性格特点是通过具体事件或细节的记叙表现出来的,不难看出,《史记》在为一个个历史人物立传时,不仅记录其生平大端,而且注意揭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同时展示与人物活动相关的背景、环境,从而再现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画面,这正是《史记》文学性的主要体现。
15、秦始皇为了抵抗匈奴,派人修造长城,发兵三十万,征集了民夫几十万;为了开发南方,动员了军民三十万。他又用七十万囚犯,动工建造一座巨大豪华的阿房宫。
16、最后,是楚国的刘邦、项羽灭掉了秦朝。楚汉相争后,刘邦建立汉朝。
17、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8、据《资治通鉴》记载,这个时候,陈胜最合理的方案应该是缓称王;这个方案是由张耳和陈余提出来的,张耳和陈余认为,陈涉此时不应该称王,因为称王就等于告诉天下人,抗秦不是为了天下人的幸福,而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大大削弱了自己的号召力。此时应该乘胜西进,并且派人立故六国的后人为王,这样不仅为自己树植了党羽,也扩大了秦军的敌对面,然后伺机乘天下大乱时候,一举攻破函谷关,成就帝业。
19、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典出于《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此典指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年少时就有像大鸟鹏程万里飞行的远大志向。陈胜是阳城人(今郑州登封)。他年轻时是个雇工,给人耕田种地,长年累月像牛马一样受苦受罪,心里很是不平。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握拳作势,抑郁愤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道:“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子、麻雀这些小鸟哪里能知道大雁和天鹅的志向啊)?”。
20、春申君:战国时楚相黄歇的封号。
二、陈涉世家九年级下册原文
1、以数谏故: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数,屡次。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劝诫。
2、公元前?—前208年。秦阳城人。字涉。秦二世元年七月,与吴广率领戍卒九百人,在蕲县大泽乡揭竿而起,诈称公子扶苏楚将项燕,时诸郡县苦秦苛法,云集响应。既占领陈县,胜乃自立为王,国号张楚。与秦将章邯战,兵败还至下城父,为其御庄贾所害。见《史记·陈涉世家》、《汉书》本传。吴广陈涉早年为人佣耕,可他不甘堕落,向同伴说明自己的志向,却被同伴嘲笑,于是自比鸿鹄,发誓干出一番大事业.后来,与吴广等农民一起发出石破天惊的喊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正是这种要强的性格和卓越的才能造就了这样一个刚毅顽强上进的人.
3、10贾生:指贾谊。以下文字引自贾谊的《过秦论》上篇。
4、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诈称扶苏项燕旧部,因为秦国人多以扶苏贤,而故楚地人怜惜项燕。打着扶苏和项燕的招牌可以起到笼络人心的作用。可是陈涉起兵成功后,自封为王,打起了自己的招牌。
5、’”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策划起义鸿鹄之志读音:hónghúzhīzhì释义: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
6、张纮:“天子之贵,四海之富,谁不欲焉?义不可,势不得耳。陈胜、项籍、王莽、公孙述之徒,皆南面称孤,莫之能济。”
7、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朝廷大举征兵李斯家乡一带的去戍守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陈胜也在征发之列,并被任命为带队的屯长。按照秦朝的法律,征兵的年龄是十六岁至六十岁之间。陈胜的年龄史料上没有,但是,他能做上屯长,当在三十至四十岁之间。熊启任淮阳郡守和张良在淮阳一带活动时,陈胜正值少年。陈胜和其他900名穷苦农民在两名秦吏押送下,日夜兼程赶往渔阳。陈胜早有反秦意志,因为遇雨不能按期到达,要被杀头,于是,揭竿而起。
8、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9、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10、刘克庄:“辛苦佣耕久,饥寒谪戌馀。竟令秦失鹿,首为汉敺鱼。”
11、置人所罾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罾(zēng):鱼网。这里作动词,是“用鱼网捕”的意思。
12、没有区别,陈涉和陈胜是同一个人。
13、若:代词,你,指陈胜。
14、燕故贵人:过去燕国的贵族。
15、御:驾车的人。
16、语文教材所收录的《陈涉世家》选段,仅仅是《史记·陈涉世家》全文的开头三段,写陈涉起义的背景和发动过程。虽然课本中只收录全文前三段(亦有教材收录前四段),但它几乎可称为几代人共同的记忆,尤其文中的“苟富贵,勿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几句话,家喻户晓。
17、这三篇课文是不要求背诵的,但是有些老师会自己布置背诵。就算考试也不会考到原文填空什么的。主要是看你的老师会不会一时兴起来抽背咯,当时我们就是背了一遍就过去了,也没什么影响。陈涉世家比较会考到陈涉的几句话最好还是背起来不懂可追问哦
18、陈涉(1923年— ),琼崖纵队老战士,1946年8月,一直参与地方群众抗日救国会工作的陈涉被调到了琼崖纵队司令部学习无线电,虽然战时的电台工作不是冲锋在第一战场,但却是保障战情汇报、部队之间配合战的重要基础。
19、行收兵:行军中沿路收纳兵源。
20、怜:爱戴。
三、陈涉世家注释
1、藉第令毋斩:即使能免于斩刑。“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2、将尉:押送(戍卒)的军官。
3、《史记》记载,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国,设为颍川郡。这时,原属于楚国的陈县,即今淮阳,也被秦国占领,划入颍川郡。韩国丞相年轻的儿子张良,因为在韩国土地上无法存身,为了报仇离开韩国,矢志抗秦,到了陈县,并遇到大力士沧海君,在陈县及其周边进行反秦宣传鼓动,阳城人在这个时候普遍有了反秦思想。
4、“1946年,冯白驹同志带领精干机关和与中央恢复联络不久 的电台,从屯昌县合水向白沙县的红包峒转移,我当时参与的第四期无线电训练班就是在这种战斗的情况下开始的”。陈涉回忆起自己最初加入琼纵队无线电的工作,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之下,当时的无线电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没有固定的培训场地,教员只是用一个小的蜂鸣器和电键来教学,抄报纸是用油印的格纸,抄了正面再抄反面,最后再用钢笔抄第三遍,生活和学习的条件非常艰苦,就这样,陈涉开始了他的无线电台生涯。
5、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6、陈胜、吴广很高兴,又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首先威服众人罢了。”于是用丹砂在丝绸上写道:“陈胜王”,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戍卒买到那条鱼回来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
7、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
8、发舒:放肆,随便。
9、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陈涉停止耕作到田边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说:“如果有一天富贵了,不要彼此忘记。”同伴们笑着回答说:“你做雇工为人家耕地,哪里谈得上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10、忿恚(fèn huì)尉:使尉愤怒。
11、秦大力经营边疆,内地守备空虚,故而陈涉起事之初势如破竹,一旦秦统治者调集力量反攻,陈涉仍面临着很大的威胁,陈涉主要依仗楚地民众,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出身低微,自立为王难以威服楚之旧贵族,相比之下,之后的项梁拥立楚王之后就高明得多。陈涉起义之后,许多地方的人杀秦之长吏,响应陈涉,之后陈涉派人攻城略地,派武臣、张耳、陈馀徇赵地,派周市攻略魏地,派周文攻秦关中。周市军队遭到了秦军的反击后败亡,派出去攻略其他地区的军队割据一方,或自立为王,或拥立六国王室后裔为王,陈涉只能对这些新诸侯予以承认,缺乏实际控制力,随着秦军主力反扑,陈涉军队陷入困境,屡战不胜,最后陈涉被其御者庄贾杀害。
12、陈胜作为起义领导者,很多决策都是由他来制定的。取得了一些胜利后,这时陈胜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他开始狂妄,猜忌。同时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甚至连最开始跟他出生入死的人都不放过。见此情形,他的得力助手开始纷纷自立为王,不再听从陈胜的指挥。
1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14、皆特起:都各自起兵反秦。特,单独。
15、敖仓:秦代在敖山上筑仓储粮,所以叫敖仓,也叫敖庾。故地在今河南郑州西北氓山上。
16、作者善于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又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场伟大斗争的图景.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
17、❁文/白帝/古史今谈/原创出品
18、秦统治后期,由于长时间进行大工程建设,民力已疲,尤其是秦二世即位后仍然没有认识到问题,反而变本加厉地征发民力,秦廷内部政治斗争激烈,秦衰亡之兆已初步显现。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首先发难的竟然是出身低微的陈涉(即陈胜)、吴广等人。司马迁因陈涉首先发难,故将其列入世家行列,《史记》的世家除孔子、陈涉之外,皆为诸侯,其他的著名人物即便如商鞅、白起也只能入列传,孔子思想影响力很大,汉武帝尊崇儒术,司马迁将将孔子列为世家以示尊崇当然可以理解。然而陈涉出身低微,对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没有孔子那样的影响力,竟入世家,可知其大有过人之处。
19、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20、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四、陈涉世家
1、jiàngwèi将尉(将尉)古代统领屯戍士卒的武官。《史记·陈涉世家》:“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司马贞索隐:“官也。《汉旧仪》‘大县二人,其尉将屯九百人’,故云将尉也。”
2、在行军时又沿途吸收群众参加起义军,等到到达陈县,起义军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几万人。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的谯门中同起义军作战。守丞战败,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议事。
3、左右校:即左、右校尉,次于将军的军官,这里指他们所率领的军队。
4、陈涉不能容忍自己亲近的人,对自己的朋友,老乡,都很刻薄,导致了追随陈涉起家的亲信心腹逐渐背离了陈涉,其中包括陈涉的岳父,陈涉对自己的长辈狂傲无礼,被他岳父骂道:怙乱僭号,而傲长者,不能久矣!",意思是骂陈涉拿自己是个王太当回事,对长辈都没礼貌,岂能干成大事?
5、关键是既要杀死两尉,又要得到士兵的支持,所以先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这又表现了陈胜的勇敢机智。就在群龙无首的时候,陈胜站了出来,先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然后用“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抗争的信念。
6、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果真把我们的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陈胜所说的正确。于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情都能成功,将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这件事向鬼神卜问一下吧?”
8、洪迈:“陈胜出于戍卒,一旦奋发不顾,海内豪杰之上,乃始云合响应,并起而诛之。数月之间,一战失利,不幸陨命于御者之手,身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项氏之起江东,亦矫称陈王之令而度江。秦之社稷为墟,谁之力也?且其称王之初,万事草创,能从陈余之言,迎孔子之孙鲋为博士,至尊为太师,所与谋议,皆非庸人崛起者可及,此某志岂小小者哉!汉高帝为之置守冢于砀,血食二百年乃绝。子云指以为乱,何邪?若乃杀吴广,诛故人,寡恩忘旧,无帝王之度,此其所以败也。”
9、10兵革刑法:指武器装备和法制规章。
10、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11、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
12、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
13、兵权:指用兵的计谋策略。
14、秦朝末年陈涉、吴广起义,在中国的历史上可谓妇孺皆知。通常的说法是: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贫民屯戍渔阳,陈涉、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那么,他们作为底层的贫民,为什么敢于揭竿而起?是他们情急之下的奋起,还是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过去很少有人深究过。本人以考古为依据创作的历史小说《秦楚情仇》特别对此做了探究。他们的起义,本身是失败了,但是,却因为他的起义,大秦帝国覆灭,强大的汉朝建立。因此,可以说陈涉是推动社会大变迁的人物。
15、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
16、陈涉出身雇农,胸怀大志,有政治远见,他要求人民从“苦秦”中解放出来;他聪明果断,具有组织群众、制定策略、指挥战争的卓越才干,是农民阶级的杰出领袖。吴广虽然刻画简略,但从他与谋起义、诱杀将尉等事迹中,也表现了非凡的机智勇敢和反抗精神。在他们身上,都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不甘忍受黑暗统治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文章也写到了起义军内部的不和及自相残杀,陈涉称王之后的贪图享受、信用奸邪、脱离群众,表明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7、应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在自己的书房挂了一幅字,意思与此相同,文字又变:弃燕雀小志,慕鸿鹄高翔
18、周章:即上文中的周文。
19、在秦始皇派大将王翦率军60万攻打楚国时,攻下淮阳后,朝东南楚都的寿春进攻,熊启跟随楚将项燕、项梁继续抗秦。楚王负刍被秦军抓获后,被处死。项燕在兵败之下自杀,熊启被拥立为楚王。项梁为大将。不久,熊启战死,楚国灭亡。项梁带着项羽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隐名埋姓,过起了平民生活。陈胜起义时,也一直在吴县。
20、唱:通“倡”,首发。
五、陈涉世家出自哪一部史书
1、于是,胡亥听信赵高的谗言,赵高却派人到上蔡追查李斯在家乡谋反。下令派人到上蔡和三川郡纠察李斯父子与起义军的关系。更可悲的是,李由带兵在雍丘(今河南省杞县)与项羽血战致死时,在咸阳,赵高在咸阳正对李斯施以“俱五刑”,一刀刀把李斯杀死。
2、陈胜起义时并非农民。太史公的陈胜世家里说的很清楚,“陈胜少时,尝为人佣耕。”这就成了陈胜是农民的证据。其实,这个“尝”字,恰恰说明陈胜壮年以后,在去大泽乡的时候,已经不再为人佣耕了。他起义时乃至起义前的很长一个时期,已经不是农民了,否则就不会用“尝”字。这里有陈胜落魄时去田间打工挣钱的意思!另外,史记?陈涉列传中还有一些蛛丝马迹,比如太史公说陈胜字“涉”。字在当时,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身份标致,不是农民所能奢望的。当然,你可以说,陈胜的字,可以是等他发达了以后——当了陈王以后,后补起的。但可能性不大,因为:陈胜当了陈王以后,那帮一起佣耕的人跑来找他,嚷嚷:“吾欲见涉。”可见,这帮贫贱的朋友都是称陈胜的字的,说明他早就有字。
3、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4、关:指函谷关。
5、淮阳、阳城、阳夏是原楚地。李斯是楚国人,老家是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与阳城距离很近。赵高担心丞相李斯掌握了大权,自己被除掉,所以处处设置陷阱,要除掉李斯,此时,故意让胡亥而不征发距离渔阳较近的一些地区的人,而是下令征召原楚地的人,尤其是李斯家乡一带的人戍边渔阳。这样等于一箭双雕:李斯若反对,就借此杀掉李斯;李斯默认,也让李斯家乡的人痛恨李斯。让这些楚地人戍边成功了,是他赵高的功劳,不成功,就把罪责推到李斯的头上。
6、铚(zhì)、酂(cuó)、苦(hù)、柘(zhè)、谯(qiáo):秦时地名,铚、谯,在今安徽。酂、苦、柘,在今河南。
7、被(pī)坚执锐:披着铠甲,拿着兵器。比喻亲自投身战斗,冲锋陷阵。被,通“披”,穿。坚,指铁甲。锐,指武器。
8、所以陈涉世家开头的“苟富贵勿相忘”就是陈涉成功的原因和失败的理由,其实也是陈涉这一辈子的总结,更是陈涉这一辈子的评价。
9、后被秦将章邯所败,遭车夫刺杀而死,陈胜死后被辗转埋葬在芒砀山。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
10、公等:你们诸位。公,对对方的敬称。
11、陈涉世家(节选)陈胜起义
12、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后来社稷就用来做国家的代称。
13、此生一秦也:这样做又制造出一个像秦一样的敌国来。
14、10系:拘捕。罪之,把他判罪。
15、宫门令:守卫宫门的官。
16、谯门中:城门洞里。
17、陈涉(陈胜)(?─前208年)。秦阳城人,字涉。秦二世元年七月,与吴广率领戍卒九百人,在蕲县大泽乡揭竿而起,诈称公子扶苏楚将项燕,时诸郡县苦秦苛法,云集响应。既占领陈县,胜乃自立为王,国号张楚。与秦将章邯战,兵败还至下城父,为其御庄贾所害。见《史记·陈涉世家》、《汉书》本传。
18、扬雄:“或问陈胜吴广,曰:‘乱。’曰:‘不若是则秦不亡。’曰:‘亡秦乎?恐秦未亡而先亡矣。’”
19、这一席话令人信服地说明,参加起义是士卒们的惟一出路;陈胜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全体士卒的拥护。接着提出策略口号,并“为坛而盟”,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宣告组成。
20、受命:听从(你的)号令。
六、陈涉
1、《陈涉世家》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章,列于《史记》第四十八篇,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此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详细地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全过程,以及相继而起的各路起义军的胜败兴替,描述了起义军的浩大声势,肯定了陈胜在反抗秦王朝统治斗争中的功绩。同时,文章也论述了陈胜起义最终失败的原因:起义领袖缺乏指挥全局的能力、自身蜕化、用人不当,导致起义军内部离心离德。全文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场斗争的历史图景。
2、(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丛林里的神庙当中,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们发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刚)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
3、陈胜起义的划时代意义
4、三老:封建社会里管教化的乡官。豪杰,指当地有声望的人。
5、项燕:战国末年楚国著名将领,项梁之父、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
6、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惹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军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军官又拔出宝剑来威吓,吴广跳起来,夺过宝剑杀死军官。
7、陈胜说:“全国百姓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小儿子,不应当立为皇帝,应当立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戒秦始皇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多数听说他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做楚国的将领的时候,多次立有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怜他。
8、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主线贯穿全文,记叙了这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的斗争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
9、周代汉字的使用还未完全定型,同样一个人名可能有多种写法,可以说有时候相当随意,譬如说“无诡”“无亏”就是同一个名字,“智伯”和“知伯”是同一个人,勾践的写法有鸠浅,很多时候就是记一个音,或者是缓读和连读的区别,陈胜又叫陈涉显然是周代遗留下来的问题,胜和涉读音接近,可以说是音转的结果,这个问题要到汉代才彻底解决。具体的规律要参照音韵学
10、但是他完全没有谋略,只能感慨陈涉是个有勇无谋,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悲剧人物;
11、公元前二零九年,秋,七月;
12、据《资治通鉴》记载:“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辄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意思是帮陈涉打下城池归来的人,都被陈涉以各种罪名进行惩罚,以自己的喜好去惩罚人,不通过正常的程序。可见陈涉多么心胸狭窄,完全不能容人;
13、柱国:指蔡赐。
14、陈涉率军占领陈郡以后,乃正式称王,定国号为“张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农民建立起来的政权。陈涉从谋划起义,到称王立国,再到兵败被害,前后不过半年时间,但他点燃的反秦烈火烧红了大半个中国。“陈胜虽死,其所置遗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15、三川郡太守李由,是李斯的长子,他得知消息,立即派人飞报丞相李斯,李斯立即向二世呈奏。正在咸阳宫取乐的二世一听,很不满,说:我听赵高说,只是蕲县闹了一些盗贼,丞相父子怎么说的和他们不一样呢?意欲如何?赵高听说后,立即向胡亥构陷李斯:沙丘的密谋,丞相是参与了的。方今陛下您已即位皇帝,而丞相的地位却没有提高,显然他的意思是想割地封王也!丞相的大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楚地强盗陈胜等人,都是丞相故乡邻县的人,因此他们才敢公开横行。陈胜大军过三川时,李由只是守城而不出击。臣下曾听说他们之间有书信来往。”
16、王王:前一个“王”字是名词,指武臣,后一个“王”字是动词,称王的意思。
17、夥涉为王:这是当时流传的口头语,意思是一朝得志就变得十分阔气。
18、号为张楚: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即复兴楚国之意。一说定国号为“张楚”。
19、陈涉者,阳城县人也。,吴广者,阳夏人也。首先交代了人物基本信息以后,司马迁接下来就写到:陈涉少时与人躬耕,休息的时候,陈涉和那些人闲聊,他说了一句让大家觉得十分可笑的话:“苟富贵勿相忘!”(将来如果富贵了,不能忘记对方。)
20、二世是靠赵高搞阴谋上台的,执政还不满一年,最高统治集团当中就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戍卒屯驻的地点大泽乡距秦首都咸阳较远,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易于突破;而因遇雨失期,已被置于死地的九百戍卒,则是一支可以依靠的力量。
1、沈沈:形容宫室高大深邃,富丽堂皇。
2、陈胜、吴广从卜者“然足下卜之鬼乎”的建议中,得到了借鬼神“威众”的启示,先以鱼腹中书树立陈胜的形象,然后“狐鸣”而呼,把陈胜的形象跟楚国的复兴联系在一起,顺应士兵的愿望,从而进一步巩固了陈胜在士卒们心目中的地位。其次是发动起义。
3、荥阳:位于今河南省,是古代的军事重镇。
4、往往语:到处谈论。
5、而陈涉第一时间不考虑立各国的后人为王以笼络人心,反而立自己为王,这等于向天下暴露自己的私心也使六国故地人寒心;“得人者兴,失人者崩!”陈涉的这种做法自然导致他的路越走越窄。
6、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恙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起,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如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7、使使:前一个“使”字是动词,派遣;后一个“使”字是名词,使者。
8、五反:指往返了五次。反,同“返”。
9、矫王令:假传陈王的命令。矫,假托。
10、怀王孙心:楚怀王的孙子,名心。
11、后来陈胜带领起义军抵抗章邯的进攻,然而却无法抵挡,最后只能退到城中。在逃跑过程中,陈胜依然保持着高高在上的态度,不断的催促车夫,甚至对马夫拳脚相加。最终被车夫庄贾设计杀害,从始至终,张楚政权仅仅存在六个月。
12、陈涉要想发动起义,必须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戍卒中,作为一个屯长,当然是戍卒们中有影响力,号召力的一个领袖人物(当然也从侧面体现出陈涉有能力。)为下文陈涉吴广号召起义做铺垫
13、夥颐:意思是“真多呀”。夥,多。颐,语气助词,相当于“呀”。
14、陈涉起义前秦朝宫廷的内部斗争
15、守令皆不在:郡守、县令都不在。秦时,陈县属于砀郡,是郡府、县府所在地,所以有守有令。
16、按照传统讲法,“瓮”、“绳”均为名词作状语,而“牖”、“枢”为名词作动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陈涉家里穷的拿破瓮做窗户
17、安葬完了,为了防备将来可能有人盗坟,还叫工匠在墓穴里装了杀人的设备,最后竟残酷地把所有造坟的工匠全都埋在墓道里,不让一个人出来。
18、在陈涉达到了自己理想高峰的时候,《史记》对于陈涉的写照是通过原来和陈涉一起耕地的一个农民口里感叹出来的——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沈沈者。”(那人进入宫殿里,看见华丽的帐幕,惊叹:好家伙啊,陈涉当了大王真阔气!)
19、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
20、辩数:反复解说。
1、陈胜是秦朝末年期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陈胜与吴广一同是在大泽乡(现在我们的安徽宿州西南地区)这个地方,率领起了众多农民去进行起义,因此陈胜和吴广也就成为了反秦义军的先驱力量。